h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朱涛的名气几乎响彻了整个大明。
无论是任何一个阶层的读书人,只要有点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基本上都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如果说还有什么读书人没有听过朱涛这个名字的话,那恐怕是寒门子弟之中的最穷的寒门,家中那点儿粮食也只能支撑读书而已。
这时,在江西的吉安府,解缙手舞足蹈的说道。
“这人真是大才,实在是太厉害了,就算是开宗立派也绝对是够资格,其才能完全可与孔孟相比。”
他一边这样自语,一边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解父从内屋走出来,说道。
“缙儿,这么晚了你还不休息,这文章虽是从京中传过来的,想必也不怎么打紧,你还是先歇着,明天再细细研读就是了。”
此时解缙只有十三岁,还是一个少年,却如此用功,估计以后应该也是家族的希望。
他也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位神童,还不到五岁时,诗文听一遍便能记住,七岁便写文章,十岁便可背千字文。
今年只不过十三岁,却已经把四书五经的道理全部能够背诵和讲解,在整个的吉安府所有人都会称其为一生神童,而吉安知府大人还特意为此接见过他。
解缙却是仍然一脸兴奋的看着父亲,说道。
“多亏了方师伯把这篇文章寄给您,不然的话,我们真的是没机会拜读如此大贤之作。”
他口中的方师伯就是方孝儒,解缙的父亲是国子监的监生,他在国子监学习的时候,曾经和诸多同窗一起受教于宋濂。
而方孝儒虽然要比他小十几岁,但是却是宋濂的亲传弟子,论起来要称一声师兄的。
方孝儒作为翰林学士,又供职东宫,是翰林之中的文坛翘楚,而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够得上,想巴结都没有门路。
所以,解缙之父解方,也只不过是每年逢到年节之时,前去送个礼拜访一下最多也就混个脸熟,但是方孝儒恐怕都记不起来有这么个人的存在。
这次能够接到这样一封书信,其实算是受宠若惊的。
他把这封书信交给解缙看,就是为了让儿子帮他写个读后感,然后寄回去,跟方孝孺搭上个交情。
实际上解方已经非常清楚,他的学问早就已经不如自己十三岁的儿子解缙了。
但是见到解缙如此的兴奋,他还是不能理解,马上就说。
“这东西为父要的并不是特别着急,你还是先去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