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季孙宿所赋之诗为亦是引自《诗经·小雅·六月》,这是一首关于征战的诗。
原诗共有六句,季孙宿赋了两句,主要就是表达“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即天子出征的时候,你晋侯一直在旁辅佐。
季孙宿的意思就是赤裸裸地称赞晋国国君晋平公这次讨伐齐国,就是辅佐王室的表现。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宾主双方互相赞美着,这样的宴会气氛当然好得不要不要的,宾主尽欢而散。
晋平公很满意,对季孙宿这位鲁国上卿印象非常好。
季孙宿当然也很满意,他对晋国如此看重鲁国很满意,对自己此次在晋国国宴上的表现也很满意。
很显然,晋国是一根值得鲁国死死要抱住的可靠大腿。回国后,季孙宿向鲁襄公建议,一定要将这一次晋国组织联军伐齐的功绩给记录下来,以彰显鲁国的武功,让齐国今后不敢随意对鲁国动武。
记录功绩,自然有史官在负责的,但季孙宿的意思就是这一次不是用笔记录,而且是铭刻铜文。
具体就是将从齐国缴获的兵器,全部炼化铸造成一个大钟,在这个钟上面铭刻鲁国的武功。
鲁襄公主持的鲁国卿大夫会议上最终通过了季孙宿的提议,那就融兵为钟,铭刻武功!
唉,你季孙宿正是有病,或者说,鲁国人正是有病。
你鲁国的武功有多少斤两,整个列国诸侯都清楚得很,这次伐齐大胜,主要的是晋国的武功,哪里有多少你鲁国的武功?
抛开这种不要脸的自吹自擂令人作呕不说外,单是那些从齐国缴获而来的兵器,在当时是多宝贵啊。
融兵为鼎、融兵铸钟之类的事,不是不可行,但要等到世界和平了,再没战事了,不需要那么多武器了,这才可行。
现在,你鲁国仍是处于四战之地,春秋更是风云变幻,随时都有战争。
更何况,春秋再百年不到就走向战国,你鲁国如此荒弃武力,最后只会沦落到被灭国的地步。
鲁国众大夫中,也就臧孙纥对此举提了反对意见,他劝道:“这是不合礼数的。
铭文,天子用来记录德行,诸侯用来记录合于时令的举止,以及国家建立的功勋,大夫则用来记录征伐。
如今刻这铭文,不伦不类得很呐。
这算是征伐有功吗?
如果算是征伐齐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