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秦军大举进犯晋国的附属国焦国。
这简直是把火烧到了晋国的眉毛上,晋国当然不肯让秦国乱来,于是出大军救援。
但秦军偏偏不与晋军正面对抗,在把焦国抢掠了成了焦土后,远远遁去。
晋国到处碰壁,只好拿郑国出气,于是又出兵讨伐郑国。
郑国根本无惧,因为楚军听说晋国讨伐郑国,立即北上救援郑国。
晋军听说楚军来了,立即撤军。
晋国国君晋灵公终于火大了,他对晋国执政上卿中军元帅赵盾的不满终于到了极点,明着干不掉赵盾,那就来阴的。
于是晋灵公接连安排了几次刺杀赵盾的行动,但最终都失败了。
赵盾当然也不是吃干饭的,对付楚国他没办法,但对付你一个少年国君,他有的是办法。
最终的结果是公元前606年,晋灵公被赵盾的支持者给弑杀了。
好了,我们讲了那么多鲁国以外的事,就是要让鲁宣公清楚,此时的春秋江湖是这么一个态势:
周王室暂时不需要理会。
中原诸侯联盟已经严重分裂,郑国已经公然投靠了楚国,楚国除了传统的南方列国支持,手头至少还有郑国、秦国、巴国等强国。
晋国虽为盟主,但号召力严重不行,内部权力斗争严重,已经不象盟主的样了。
齐国本来是鲁国最大的麻烦,但随着鲁宣公上台,目前鲁国与齐国的关系貌似是兄弟般的关系,友好着。
既然理清了国际大势,那鲁宣公得立即行动起来,将自己的主体责任给尽好。
前面我们讲过,国君的主体责任主要是两个,一是敬奉神灵,二是维持法度。
敬奉神灵的事,公卿大夫们都不大会有意见。
反正一年四季那几次固定的祭祀活动,加上求神消灾之类的祭祀活动,那是你国君的特权。
但维持法度的事,则多了去了。如重要的外交事务,维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法度。
鲁宣公需要第一个维持的外交关系,当然是与齐国的关系,以及周边几个传统诸侯的关系。
那一个一个来维持。
与齐国的关系是友好的,但这个友好的基础,却是鲁宣公不得不将济西之地割让给齐国。
但你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刚一即位就割让土地给他国?
鲁宣公有些矛盾,但这是执政上卿公子遂答应齐惠公的事。
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