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节,朕心甚慰。朕知先生此举,非为个人荣辱,实乃为大明千秋万代计。朕必全力支持先生,共赴此难。”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已将所有艰难险阻抛诸脑后。然而,这笑容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挑战与未知。
“只是,先生需知,改革之路,荆棘满布。”朱翊钧语气凝重,“士绅阶层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除。先生需有万全之策,方能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张居正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放心,臣已有所准备。”
很快,消息一出国子监开始静坐示威,御史开始弹劾!
皇宫外外,寒风凛冽,却挡不住一群年轻学子的热血与激昂。他们或站或坐,手持横幅,目光中既有愤慨也有迷茫,对张居正严管生员缙绅议政及改革学制的提案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凭什么剥夺我们的言论自由?我们连说句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一名学生振臂高呼,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
周围的学生纷纷附和,情绪逐渐升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息。
此时,皇宫内,朱翊钧与张居正的对谈也显得格外沉重。
“先生,国子监的学子们闹起来了,这可如何是好?”朱翊钧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
张居正神色淡然,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学子们的反应,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他们不过是受人蛊惑,误以为新政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那该如何平息这场风波?”朱翊钧急切地问道。
张居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陛下可下旨,既要严明纪律,也要展现皇恩浩荡。
一方面,对那些带头闹事之人,需给予必要的惩戒,以儆效尤;另一方面,也要派遣得力之人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朱翊钧闻言,眉头渐渐舒展,点头表示赞同。
随即,礼部侍郎陶大临带着东厂缇骑,来到了皇宫外。
他们的到来,让原本喧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陶大临环视四周,沉声道:“尔等身为国之栋梁,未来之希望,岂能因一时之愤,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新政改制乃是为了大明之长治久安,是为了让你们能在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施展才华。”
他的语气中既有责备也有期许,让不少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大人,我们并非反对新政,只是这改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