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前面是突出萧瑟的环境,但即便环境如此,依旧可以硕果累累。】
【或者说,前面荷花、荷叶、秋菊都已经渐渐凋落,现在才是正是适合我们成长的时候。】
【总结来说就是要积极向上,要乐观,这也是苏轼大部分作品里秉承的思想。】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
一阵风吹来,李贺猛地咳嗽了一阵,咳得面目通红。
等他回过神来正好听到女子解释此诗作。
乐观、豁达。
这是女子在讲苏轼时说过最多的词,或许是该如此。
依旧可以硕果累累吗?
可若试了,又受到更大的打击该如何自处?
“咳咳咳……”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屈原的《橘颂》讲“后皇嘉树”之后,众文人对橘树就相当于加了一层滤镜,就好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后,我们也赋予了莲花更高洁的质量,所以这里我们也可以把此一层渊源带进去,情感深度就又有所提升了。】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会心一笑。
橘树本就是高尚的。
不过又多了一个不解的词。
“滤镜。”
他将之记录下来,看着密密麻麻的被记录下来的难以理解的词,他微微叹息了一声。
其余诸国比之楚国好不到哪儿去。
大家最近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巨幕上,他们都渴望将巨幕占为己有。
或者是借巨幕之力发展自己的国家。
【1091年,元佑六年,苏轼又得到了回朝的机会,但是不过几个月就又因为政见不合被调往颍州。】
【后来又被调往扬州、定州。】
【1093年,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新党执政,苏轼又又又被贬到了惠州。】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觉得跟苏轼比起来,自己的那些经历真算不得什么。
虽都是贬谪,可这苏轼也被贬太多次了。
不仅如此,被贬之后有他那般心性者……
恐唯庄子耳。
公元212年,建安十五年。
曹植也觉得自己不过是换了几次地方,但好歹还衣食无忧,可这苏轼一次比一次处境差。
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颓丧,真当以此为训也。
809年,元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