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他们仿佛都已经习惯了在这南方的生活。
【上阕注重描写,其实是渲染氛围,而下阙就着重抒情了,“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我”笑那东风自立春之日起就开始熏梅染柳,让春梅变红,柳色染青。接下来一句更妙,春风不仅带来春天,还“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这句咱们解释出来并不能表现出其中的韵味,清风吹白头,“闲时”二字表示风来得十分随意,甚至是不知不觉,而时光的飞逝,年岁的增长不都是如此悄无声息的吗?】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从咳嗽中回过神来。
谁说不是呢?
清风吹白头,时间一晃而过,他不知道自己何时就已经垂垂老矣、濒临死亡。
一切都是无声无息。
而他走后,他也会像那风一样,赤丨裸裸地来,什么也带不去。
以往谈到死,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是讳莫如深。
可如今他已然慢慢看淡了,也极少再感叹光阴,或许是就该走了。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清愁连绵不断,这九连环般的愁何人能解呢?“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我”生怕看见那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去年到这南方来的大雁都比“我”先回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这词句又引起了许多游子的共鸣。
天知道当他们看到天空中自由的飞鸟,多想如他们一般插上翅膀,哪怕只是回乡一望也好啊。
后来他们才意识到,这首词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写的,不由地感叹,即便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感情确是不分年纪的,尤其是此类令人肝肠寸断的思念故国之情。
【整首词张弛有度,看似在描述平静的立春日,但实际上却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感情,写出了辛弃疾对难以恢复大业的深深的忧愁,是一首很优秀的作品。】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金宋签订“隆兴和议”。纳税银,割土地,好不容易积累起来一点北伐的勇气又因此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众人听不懂什么叫做解放前,但是他们却明白这是一句不算好的话。
他们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实力,也不是因为敌人太强。
而是因为他们内部出了问题。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