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居易的作品时不能像看辛弃疾、李白的作品那般去探究,因为在李白和辛弃疾的作品中,两人时常运用大量的典故和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而白居易的作品却是老妪都解,所以大家看看这篇作品,我不讲大家应该也能够很轻松地知道其中的含义。】
幕中女子说着在巨幕中将那首诗给呈现了出来。
众人一看,果不其然,十分简单。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看着这白居易的诗,还是觉得俗。
虽说其表现力很强,幕中女子所赞的他也都认同,但那些遣词造句相对于大唐诗人那确实是俗了些。
苏轼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自己本就不是那种精雕细琢之人都觉得俗,可见是真的俗。
不过他认为俗,这并不代表诗作不好。
如今他是想通了,俗诗也有俗诗的好,至少老妪可解。
【我们一般把白居易被贬江州作为分界线,将白居易的作品分为前后期,前期他注重的达则兼济天下,而后期他注重的便是穷则独善其身,但并不是说后期他就不写讽喻诗了,这个我们讲到再说,而这时候的他正处于一个嗯……愤青的状态,也就是说看到什么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他就巴不得马上一五一十地上达朝廷,将坏人绳之于法、改变现状,完全不计后果,所以他的诗句是很真实的,讽刺也是十分辛辣的。】
这么一说众人终于明白了愤青的意思。
就是那些遇到了不公之事立马就要解决的人。
那是好人啊!
虽然众人还是没明白为何要被称之为愤青,但约莫是这意思就对了。
唐,元和年间。
后期?
他现在就处于后期了?
白居易想了想自己近来的诗作,有那般明显吗?
【白居易历来就是叙事高手,能将一幅幅画面尽量真实还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他的诗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主题深刻,也并非是他简单地将那些场景都给展现了出来,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细节,比如说“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在古代男耕女织,女子所做的大部分都是家里的活,要出来顶多就是送送饭,“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而后面“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和此前送饭的妇女形成对比,这个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框。”
她不是送饭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