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只是国君有自己的打算。
只是让孔子没料到的是,自己的这一调查研究结果,却为晏婴最终直接反对齐景公在帮助鲁昭公回国就位这事上,提供了现实理由。
为了帮助鲁昭公回国,齐国已经出动过不止一次大军了。哪次出兵,不需要耗费大量财力?
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前面讲过,晋国、楚国、周王室以及鲁国自身的形势都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齐景公自信满满,总以为齐国大兵一出,鲁国顿时土崩瓦解,鲁昭公顺利回国,干掉季氏。
从此,鲁国就依附了齐国,齐国手头不但有了郯国、莒国、邾国、小邾国等东夷诸侯,更有了卫国、郑国、鲁国等传统大国,就有了与晋国叫板的资本。
但如今呢?
齐景公在鲁昭公身上下的投资已经很大了,看来是无任何回报的可能。
再加上,齐景公身边的红人梁丘据一直在暗中帮助季孙意如,鲁昭公身边的谋士子家羁则一直在动员鲁昭公把希望放在晋国那边。
齐国执政大臣晏婴更从齐国国家长远利益着想建议齐景公不要在帮助鲁昭公回国一事上过度积极,齐景公就有了任由鲁昭公自生自灭之意。
孔子欲在齐国出仕,无论是齐景公还是晏婴,或者是齐国的其他公卿大夫们,都能看出来,这位打着维护周礼旗号的鲁国贤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君,鲁昭公。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过于重视你孔丘先生呢?
齐景公对孔子开始冷淡起来,仅仅是保持着必要的礼节。
毕竟,孔子是当时知名的贤人,齐景公可不想背上一个不善待贤人的历史评价。
孔子一直居住在卿大夫高张家,高张也不再过于积极替孔子铺设在齐国出仕的道路了。
孔子终于感觉到了在齐国出仕做官可能希望不大,但既然来了齐国,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回鲁国?
想起自己离开鲁国时对学生们的那番豪情壮语,孔子不由灰心叹气。
此时的鲁昭公仍在郓邑,孔子也曾想着赴郓邑直接追随鲁昭公。
但消息传来,说鲁昭公身边追随者不断逃走,鲁昭公那边并不安全,孔子只好作罢。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这两年,孔子走访了不少齐国城邑,也对齐国更加了解。
齐国表面很强大,其实内部隐患重重,国、高、鲍、田这四大家族勾心斗角,权力斗争随时爆发。
尤其是田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