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已经被党争折磨得有点神经质了,下意识觉得司马光是想阻碍新法推行,所以便一意孤行,直接酿成了黄河大改道,从此夺淮入海。
如此政局之下,哪里能够安稳改革,能不坏事都算烧高香了。
林煜接着说:“摊赋入亩没有什么后续,或者说后续也不在赋役,而在另一个关键点——税收。”
“众所周知,赋税赋税,可能老百姓觉得这是一种东西,但其实,这应该是两样东西,也即是赋役和税收。”
“赋役就不说了,我们只说税收,到底什么是税收?”
“按照历史来看,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夏朝的‘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
“而后出现的‘赋’则与‘贡’不同,西周将国家征收的军事物资统称为‘赋’,征收的土产物资统称为‘税’。
到了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虽然原本统一指代军赋,但往往到了实际执行层面,国家依此来征集的‘赋’不只局限于军赋,还包括其它财政方面的支出收入。”
“而且,国家对于关口、集市、山林、水土等征集的财政也被叫做‘赋’。所以,‘赋’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只是单单指代军事物资了,而是具备了‘税’的涵义。”
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对于理解什么是赋税,本来就属于常规基本功,所以自然也难不倒他。
倒是于谦顿觉耳目一新,原来赋税还有这么深奥的含义,他以前却是从未有过深入关注。
“所以,税收实际等同于赋税,这二者本质上从西周开始,就已经被统一征收化了。”
这是封建王朝征收赋税最普遍的观念看法,也就是天下都是朝廷的,那自然是做生意要交税、砍树要交税、过关要交税、种地也要交税,有什么交什么。
夏原吉这时补充道:“按照林先生对赋税的解读,这天下赋税的税种,也可分为市税、田税、车船税。”
“市税很简单,便是民间的集市贸易所征之税,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后期),西周的集市场位于王宫北垣之下,东西平列为三区,分别为朝市、午市和晚市。
而市税实行‘五布’制:一是絘布,即屋税;二是总布,即牙税;三是廛布,即地税;四是质布,指对违反契约文书者所征之税;五是罚布,即罚金。市税征收由司市、雇人、泉府等官吏统一管理,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