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盘坐在李平安对面,一边恭敬地为他斟茶,一边感慨地说道:“来到这养马场之后,我反而要感谢苏侍郎的安排。”
“这里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修身养性、追求圣贤之道的宝地。”
回想起曾经的无知与懵懂,王哲感慨万千。
那时,他只觉得李先生的字迹和话语如同醍醐灌顶,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他赢得了先生的青睐和栽培。
如今,随着学问的不断增长和阅历的积累,他在书院年轻一代中已经无人能敌。
然而,再次见到李平安时,却感到对方更加深不可测,仿佛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李平安轻啜一口灵茶,仿佛漫不经心地问道:“还记得当年我送你的那几句话吗?”
他的语气平淡而温和,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当然记得!”
王哲的神色变得庄重而肃穆,他回答道:“先生的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每日都会诵读并临摹,从未敢有丝毫遗忘!”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烙印在他的心灵深处。
李平安拍手称赞道:“很好!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两人已经许久未见,虽然偶尔有书信往来传递思念和问候,但哪有当面交谈来得畅快淋漓、深入骨髓呢?
他们相视而笑,仿佛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在这短暂的沉默中,却流淌着无尽的温暖和情谊。
李平安对京都的花魁们品评之后,感慨良深,认为近年的花魁风采一届不如一届,同时对王哲表示遗憾,因为他竟然从未踏足过春风楼,去领略那里的风华绝代。
王哲闻言,却提及一事:“李先生,我听说花魁幺幺为了您,不惜动用自己的私房钱赎身,以求自由。”
“这纯属无稽之谈!”
李平安急忙辩解,神情严肃,“我与幺幺姑娘之间,只有清白之谊,绝无其他!”
王哲对他的解释似乎并不信服,就连一旁偷听他们谈话的牧农,也露出了鄙夷与羡慕交织的神色。
这些牧农虽然不擅长舞文弄墨,但对于读书人与花魁之间的风流韵事,却是兴趣盎然,足以津津乐道数日。
随着谈话的深入,他们不禁回忆起当年王哲遭贬时,同科进士们相送的感人场景。
“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