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一十八章 词典
🎁美女直播

因为他的《资政新篇》,才使得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风评没有太差。

至于西方的农民起义,真的就只有农民……起义了。

林煜开始构思如何去编纂《汉字拼音词典》,原来的“啊~呜~额……咦~唔~吁~~”是基本发音,还有部分需要配合现在的“雅音—方言”体系进行适度的修改。

而且,明朝的切音法也不是从来没变过,到目前为止,总共经历了差不多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譬况法。

所谓譬况法,非常简单,就是用单纯的语言去描述汉字的发音情况。

一般分为以口势譬况、以舌位譬况、以送气急缓和声调长短譬况等。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

高诱注:“駤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在《管子》书中还曾记载过一则与譬况法有关的小故事:

齐桓公和管仲悄悄地商量攻打莒国,但这事很快就走漏了风声,后来得知是大臣东郭牙传出去的。齐桓公就问东郭牙怎么知道的,东郭牙就说:“臣视二君之在台上也,口开而不合,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

意思就是说,东郭牙是看齐桓公和管仲的口形、手势,并结合了当时的春秋形势,硬是猜出了齐桓公要攻打莒国的意图。

不过,譬况法虽然好用,但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笼统,普通人学字很难精确把握和理解。

于是乎……

就到了第二阶段,读若法。

读若法是用同音字或音近似字给被注字进行注音,比如《说文解字》里就有:“唉,应也,从口矣声,读若埃……鼾,卧息也,干声,读若汗。”

有时“读若”也写成“读如”、“读为”、“读曰”、“声同”、“声近”等。

用“读若”的方法注音简便易懂,但缺点就是不够精确,有时读音只是大致相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用来做注的字读音会发生变化,后人很难精准把握这个字的正确读法……

然后就到了第三阶段,直音法。

直音法算是读若法的改良版,不再挑选近似字,而是干脆确定一个注音完全相同的汉字作为注音。

比如《汉书·高帝纪》中就记载“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其注引孟康的话来说就是:“单,音善。父,音甫。”

清代文人陈澧在《切韵考》中就明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