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如此剧烈的影响!
日本从封闭中,换来了建立统一王朝的机会,但又因为群岛多山的可笑理由,而始终不可能真正建立一统,只能做名义上的日本国王。
这何其讽刺啊!
于谦对此同样也觉受益颇多,他本来只是想问林煜对华夏的看法,但林煜直接从地缘角度,给他解释了华夏文明的成因。
一切的开始,都只是因为脚下的土地叫华夏,所以他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华夏”。
林煜忽又说道:“地缘环境的决定论,本身其实也存在一定悖论,但只是用于表明华夏的民族国家形成,却也可以用作参考。”
地缘环境决定论存在悖论,但这不妨碍能够阐释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外部依据。
最主要的是,不用地缘来解读,林煜怕这两个学生听不懂。
于谦疑惑:“林先生,民族国家又是什么意思?民族、国家难道不是分开的两样?”
也不光是听林煜讲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族”的概念,虽然与后世的“民族”意思不太一样,但大体还是能够相对重合。
至少游牧民族,于谦和朱瞻基都能听懂,也能理解朝鲜民族就是指代朝鲜。
只是,民族、国家虽然大部分时候都能重合,但说到底这还是两种意思,哪怕最具备地域性的民族,也都是单一地代指在某块地生息的百姓。
民族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而且,民族国家又与华夏相交,再加上一开始讨论的中国。
这三者有什么关联性吗?
林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略微斟酌了一番语句,这才开口说道。
“说到民族国家,解释起来倒也并不复杂,我们还是回到之前的问题,中国与华夏之分。”
“自春秋战国以后,实际主旋律的中国便已经等同于华夏,再到汉朝的一统天下,又论证洛邑并非天下之中,中国就不再被作为都城代名词使用,而是与华夏逐渐重合。”
“等进入到最强盛的汉武帝时期,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就是指代大汉的疆域,而匈奴便是中国之外的夷狄。”
“中国与华夏疆域等同,这个观点一直持续到了两汉相交,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真正有所改变,还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候,中国即华夏的话语权才被再次削弱,中国从地理代词重新回归到了正统名义。”
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这时期定都天下之中洛阳的魏国,才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