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大人是想在这里想办法?
可是就他们不到十个人,能去哪里砍杀建虏?怎么立功拿赏?
就在祖柏、祖季两人绞尽脑汁的时候。
温越让他们在原地看好物资,自己去了兵备厅。
兵备厅中,袁崇焕不在,去山海关外监视屯堡之事了。
温越见此也省的了事,乐得自在,也不想与袁崇焕虚与委蛇,说一些假惺惺的客套话。
直接找到兵备厅中的袁崇焕留下来的副将,提出了自己的两个要求。
第一个是要一些人运送物资,两百多石以及三十头牛光靠温越、祖柏、祖季三人根本运不到青牙墩去。
这不是什么难事,副将立即答应了。
第二个则是向他要了三名书吏,青牙墩光是大老粗不行,得有人处理文书工作的。
这个也不是难事,副将犹豫片刻也答应了,但是说只能给温越等级最低的攒典。
温越皱眉询问,副将当即就和温越解释开来。
明代通过常规考选途径入仕为官者,生员(举人、贡生、监生等)之外,便为吏员,分属所谓“由儒入仕”与“由吏入仕”者。
吏员是明代政府机构里负责文移档案的平民人员。
依据王朝的政令制度,地方吏员每三年役满考试一次,为“吏员考满”,两次考满之后给由赴京。
由吏部验封清吏司分拨部门办事后,当该(服吏役)作为第三考,役满经试,考中即可出身,由吏员身份改换为官员身份;
再经“官办(以官员身份到某部门继续办事)”、“省祭(省亲祭祖)”、“覆考(吏部重考)”、守部候缺等手续,方得受职,是为吏员入仕的规定,谓之“吏员出职”,此项制度即为吏员出职制度。
吏员出职后,以官员的身份接受王朝正常的迁转授任管理。
按理说,对于读书不多或读书无成的平民子弟来说,按照王朝的规定,或佥充、或捐纳、或罚充而成为吏员,凭借年劳到吏部候选为官,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
这至少也是一个做官的途径。
可是在大明边关,吏员数量很少。
一则,因为吏员官素来自胥吏阶层而非士人阶层,容易受到鄙夷。
二则,吏员升官非常的困难。
大明吏员分为司吏、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都吏、人吏、攒典等,其中攒典就是吏之最末等。
而在大明,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