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
在宁远城外的山海大道上,浩浩荡荡行进着一支大军,上万多人。
这些大军中,大多是骑马的骑兵,以行军阵列展开,由赤红色盔甲和绣着“明”字的旗帜,组成了一片的红色海洋。
大军按照传统的行军队列,分为前锋、中军和中部和后路。
最前方的部队是祖大寿,祖大寿的部队多为骑兵部队,打着一杆“前军司命”的旗帜。
中军则是袁崇焕管理的本家部队,将领有满桂、左辅还有马世龙等。
别看马世龙立功积极,但他也不傻,大前锋是最容易遇敌的,还是跟在大部队为中军安全。
再后面的中部,则是温越的三千青牙军,推着各种装有辎重的车辆,还有架着火炮的炮车,随军前进。
最后面为后路的,则是副将朱梅率领两千精兵跟着。
每路相隔不到一里的距离。
都是数人数马为一排的队列前进,旌旗一面跟着一面,井然有序,稳健不乱。
大军的行军速度并不算快。
行到中午的时候,才不过行进了三十里地,这对于大部分是骑兵的大军,速度算是非常慢了。
其中,主要是因为温越这部中有许多步兵,还推着辎重车和炮车,速度被拖累了。
这让许多急于立功的明军将领,和别部军士心中都不免有些抱怨。
行军速度这么慢,如何追逐到建虏,夺回失地?
不过,温越觉得这样的行军速度对大军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行军仓促过于急躁,容易行军不稳,受到敌人埋伏袭击,并且还容易过于疲惫,不能保持军阵严整,也不能保持肃然的军势。
当然。
影响大军行军速度的不止是温越所部,还有大军后方的辎重骡马等。
一万六千人的队伍,所携带的物资不少,每个营中都要准备数量巨多的物资,营帐,还有拒马、火药等,粮草车马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袁崇焕精神焕发骑在马上,朝四周看去,观摩着行军军阵。
其中温越所部不可避免是最显眼的,温越的青牙军,每个军士都是精锐的好兵!
这些军士跟在温越的中军大旗的下,以十人为一伍,四伍为一甲,五甲为一把,一把一把地前进。
自从在宁远城外,与自己汇合出发后,这些青牙军的队列没有丝毫变化,队列整齐,即便是那些拉着推着马车的辎重兵,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