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亲近奸臣。
凡伯是当时少有的能够直言相谏的朝中重臣,但却因为总是列数朝政弊端,让周厉王对他十分反感,从而将他排挤在外。
凡伯郁郁不得志,尤其是看到朝中奸佞小人当道,十分痛心,就写了一首诗。
据说这首诗还被编入诗经,里面有一句“作恶多端,不可救药”,正是凡伯对朝中奸佞小人的抨击,以及对大周王朝前途命运的担忧。
当然,这就是现在“作恶多端”和“不可救药”两个成语的典故。
出现在历史上的凡伯还有一位,就是春秋早期。
公元前716年,当时凡伯奉周桓王之命出使鲁国,结果回来时,在当时曹国与宋国之间的楚丘被一伙戎狄武装给劫持了。
从此整个春秋江湖不再听说凡伯这号人了,据推测应该是被戎狄武装给杀了。
戎狄武装之所以杀了凡伯,那是因为大周天子太穷了。
可以相信的是,当时戎狄武装分子劫持了凡伯后,向周天子索要过赎金。
但周天子拿不出,那凡伯就倒霉了,结果就只有一个,被撕票。
凡伯被杀后,春秋江湖就开始流传凡伯的不是,说是凡伯此人不讲礼数,故遭到北狄武装报复。
当时的传言是这样的,有一次,戎人到赴洛邑朝见天子周桓王,向周桓王进献了财物,也向凡伯送了礼。
根据当时礼制,凡伯作为大周王朝卿士,应该做到礼尚往来,即应该以贵宾之礼热情款待戎人。
但凡伯却自以为是,对戎人极其无礼,使戎人对凡伯怀恨在心。
后来,戎人得知凡伯出使鲁国,故在其返回凡国途中袭击了凡伯的使团,抢劫了财物,劫持了凡伯。
凡伯死后,凡国也不再见于史料记载,湮灭于春秋江湖。
按这个说法,凡国是被戎狄武装所灭的。这段历史公案最终是把杀凡伯、灭凡国归咎到了戎狄武装。
但真相如何,谁又知道呢?
史料记载的凡伯还有一人,据说凡国灭亡后,凡伯流亡到了楚国,成了一位寓公。
所谓寓公,可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位立志移山的愚公,而是专指流亡在外的贵族。
凡伯虽然失去了国家,但没有失去自己曾是一国之君的风度。
他到了楚国后,有楚人问他来自哪里。他就告诉楚人,寡人乃凡伯也,凡国国君啦。
楚王很快得知了这一信息,凡国,那可是伯爵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