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公山不狃与阳虎并非同一路人!
既有实力上的支撑,又有明面上的无关,那你三桓敢动公山不狃?
而且,阳虎败逃齐国后,公山不狃立即又祭出了一大杀招:征召将礼仪仁德信这样的礼教天天挂在口里的孔子赴费邑做官!
这意味着什么?
老子公山不狃是忠君爱国的,阳虎的事件与老子无关。老子特别重视礼制,象孔丘这样宣扬礼教的人,老子都要重用!
公元前501年,公山不狃派人携重礼请孔子出山,赴费邑为官。
如果说,对阳虎的邀请孔子非常纠结的话,那对公山不狃的邀请,孔子怦然心动了!
阳虎做得太出格了,他至少以季氏家臣的身份控制了季氏,这是一种对主人的背叛。
忠,是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孔子不想背弃自己的思想。
但阳虎太强势了,当时的阳虎已经是鲁国执政大夫。孔子如果不去,极有可能遭到迫害,因为阳虎什么都做得出来!
其实,在孔子眼里,阳虎是一个人才,但不合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样的人,叫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公山不狃呢?
公山不狃动员阳虎放归鲁定公和叔孙州仇,这让孔子从心底里对公山不狃有了好感,而且公山不狃确实没有在阳虎事件中明显的选边站队。
说穿了,公山不狃自担任费邑以来,没有做出过一件违反孔子所倡导的礼教之事!
而且,公山不狃确实有才。他担任费邑邑宰以来,将费邑治理得井井有条,费邑人民对公山不狃非常爱戴。
这样的人,是符合孔子心目中领导标准的。
此时的孔子已经50岁了,用春秋时期的标准来看,孔子已进入老年人行列。
哪怕是放到现代社会,五十岁的人,基本宣告没有机会出来做官了。
孔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将他的理论实践化。现在,机会又来了,公山不狃诚恳邀请他赴费邑当官。
看着自己的老师热情接待公山不狃派来的使者,仲由摇摇头,心中充满了疑惑。
待来人走后,仲由满脸不高兴,对孔子道:“夫子是否有意应允公山不狃之请,赴费邑为官?”
孔子知道仲由的个性,快言快语,也是最敢于直截了当质问自己的弟子中。
见仲由满脸不高兴,孔子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子路,汝认为费邑这地如何?”
仲由一愣,老师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