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常不满意,因为孔子回国后,几乎一直在与自己对着干。
老子祭祀泰山,正是为了咱季氏家族千秋万代兴盛下去。至于僭越礼制这种问题,在这个年代还算问题吗?也值得你孔仲尼火冒三丈?
老子推行田赋,那可是实现与税制同步,使赋制更加公平,更是为了增加财富。
没有钱,国家哪来的底气?!
这年头,三天两头要打仗,不增赋,打毛线仗?你孔仲尼居然也来反对?
请你回来是担任国老的,不是来担任话唠的!
该出主意时不出,不该有意见时乱提意见。既然你要乱嚼舌头,那就给你这个国老的空衔好了!
孔子已然对季孙肥失望,已经68岁的孔子早已不再对出仕当官耿耿于怀,他甚至多次向弟子们表露心机:时日无多,抓紧修编文献!
是的,此时的孔子,正夜以继日地编修“六艺”。
而且,由于这项工作早在卫国时就着手策划了。如今孔子实施起来可谓是轻车熟路,进展相当顺利。
六艺,就是如今的人们对孔子修订的六部巨著的统称,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修《诗》、《书》,订《礼》、《乐》,编《易经》,著《春秋》,几十年前孔子就有想法了。
孔子认为,这些自远古传承下来的著作并不完美,有不少存在残缺,有的还有弊病,甚至还存在错误。
这是儒家的基本教材,孔子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自信能够完善之,同时可以编写一部反映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这便是《春秋》。
自从孔子有了修编经典的念头后,他就坚持了下来。这些年,无论是曾经在鲁国执政,还是周游列国,他一边宣扬周礼,一边搜集资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把儒家学说传承下去,那就需要修订这些基本教材。
为了修订六艺,孔子成立了一个核心团队。这个核心团队,当然以自己为队长,队员主要有颜回、卜商、言偃、曾参、商瞿等善长文学的弟子们。
在与弟子们的频繁交流中,孔子早就统一了思想:修订“六艺”,是为了传道,传儒学之道。儒学之道的目的,是治国理政。
儒学之道,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办法。这就是修订六艺的基本方法论,这些精神都体现在了文献中。
孔子在修编中坚持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