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翔凤曰:"本作'有人告其母参杀人',依治要校。"
(三)宋翔凤曰:"本无'方'字。"
(四)器案:云,犹然也,说详经传释词。凡"云"字在句尾不作"曰"字解者,皆为"然"义也。
(五)宋翔凤曰:"本作'人复来告,如是者三'。"
(六)宋翔凤曰:"'母'下本有'乃'字,并依治要校。"
(七)宋翔凤曰:"十六字治要无。"
(八)诗大雅荡:"流言以对。"朱熹集传:"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
(九)宋翔凤曰:"本无此句。"
(一0)宋翔凤曰:"本作'虽圣贤不敢自安',并依治要校。治要旧校:'毕'作'安',恐'必'。"
(一一)焦弱侯曰:"奸党成群,贤士摈斥,可为寒心。"
鲁定公之时(一),与齐侯(二)会于夹谷(三),孔子行相事(四)。两君升坛(五),两相处下,两相欲揖(六),君臣之礼,济济(七)备焉。齐人鼓噪而起(八),欲执鲁公。孔子历阶(九)而上,不尽一等而立,谓齐侯曰:"两君合好,以礼相率,以乐相化。臣闻嘉乐不野合,牺(一0)象之荐不下堂(一一)。夷、狄之民何求为?(一二)"命司马请止之(一三)。定公曰:"诺。"齐侯逡巡(一四)而避席(一五)曰:"寡人之过。"退而自责大夫。罢会。齐人使优于鲁公之幕下(一六),傲戏,欲候鲁君之隙,以执定公。孔子叹曰:"君辱臣当死(一七)。"使司马行法斩焉,首足异门而出(一八)。于是齐人惧然而恐(一九),君臣易操,不安其(二0)故行,乃归鲁四邑之侵地(二一),终无乘鲁(二二)之心,邻(二三)振动,人怀向鲁(二四)之意,强国骄君,莫不恐惧,邪臣佞人,变行易虑,天下之政,而折中(二五);而定公拘于三家(二六),陷于众口(二七),不能卒用孔子者,内无独见(二八)之明,外惑邪臣之党,以弱其国而亡(二九)其身,权归于三家,邑土单(三0)于强齐(三一)。夫用人若彼,失人若此;然定公不觉悟,信季孙之计,背贞臣(三二)之策,以获拘弱(三三)之名,而丧丘山之功(三四),不亦惑乎!
(一)案:见定公十年。
(二)齐侯,景公也。
(三)左传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公羊、谷梁作"颊谷"。
(四)左传云:"孔丘相。"杜注:"相会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