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柔和的光芒。这些老城区的老铺子,在滚滚红尘中抖擞着亮相,投射在从前如帆布的天幕下。
方晟东看看西望望满脸含笑,浓浓生活气息的场景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当年也住老城区深巷单位宿舍,也经常被使唤拿着硬币零钞到附近铺子里打酱油买醋,“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正是那一代成年人的口头禅。
随着大规模城市改造,这样的老街深巷、手工业小摊小店越来越少最终都将湮没在现代化高科技发展浪潮之中。有趣的是主导者正是饶有兴趣欣赏并怀旧的方晟这一代领导干部,那又是为什么?
用方晟的话来说,时代应该不停地进步,每代人总会有每代人的乐趣,我们不能一直活在旧时光里。
就象老照片,偶尔翻翻罢了,如果非放在皮夹里时时刻刻惦记着,那就矫情了。
方晟戴着中老年人喜欢的鸭舌帽,平光眼镜,羽绒服拉链拉到鼻子下面——渚泉的初春寒意料峭还胜过百铁两分,这身打扮又保温又防止外人认出。肖冬稍稍落后他小半步,鱼小婷和老吴小吴则散分到两侧及后面,警觉地注视着周遭环境。
来到拐弯处肖冬买了只花圈,穿过长长的巷子来到一幢俗称火柴盒六层老楼西侧,正是那位猝死在社区办公室的陈大爷住处。按习俗灵堂设在家中客厅,门前空地临时搭了个帐篷用于接待吊唁的客人、堆放花圈草纸等物。
有人接过花圈,肖冬顺势递了只信封,对方一摸厚度再看两人气度便知非富即贵,询问道:
“您二位是……”
肖冬简洁地说:“工友。”
这是不想透露身份了,接待人员也理解,毕竟这事儿在官方平台比较敏感,而民间又炒作得太热,很多陈大爷过去的老领导老同事过来吊唁都遮遮掩掩,不想给外界过多解读的空间。
从帐篷到家里站了很多人,围观的居多,陈大爷猝死到现在已快一个月,陈家硬是没火化一直将尸体停放于冰柜,以期给有关方面造成愈发加大的压力。当然陈家的解释是春节期间不便吊唁,特意延长时间以便外地亲朋好友赶回来。
穿过人群来到陈家客厅,方晟和肖冬站在遗体前鞠了几躬,旁边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搭讪道:
“二位有点面生,是老爷子哪个车间的工友?”
方晟反问道:“您是……”
“老爷子的大侄子……”
他才说了一半,后面有人恭维道,“存华是咱机电仪表公司测试中心主任,老爷子生前最喜欢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