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在典当行审批方面非常谨慎,倒不是封建余孽的争论,而是伴随典当行出现催生出新的腐败模式:
某领导家属向典当行抵押古玩赝品一件,估价为200万,实际典当值80万;然后主动告知这笔钱无法偿还,自愿让典当行拍卖抵充。古玩赝品能值多少钱?然而偏偏有某商出价85万购买,剔除手续费、利息和罚息,典当行还能赚几万块钱。
某商就透过典当行极为隐匿地向某领导行贿80万,多出的5万则是风险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典当行承担了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而替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实行了物理隔离,行贿人日后举报也牵连不出领导,只能控告典当行。
如果典当行与银行勾结麻烦更大,曾经有人拿所谓黄金龙椅骗取一个亿银行贷款,追查到最后也只能以临时工不精通业务为由捏着鼻子吃哑巴亏。
至于融资性担保和融资租赁两块业务貌似更专业,光看字面就觉得高深莫测,说白了无非“杠杆”二字,假装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竖立一道防火墙,实质由于杠杆倍数不加控制地扩展燃烧起来火势更大。
因此来说任何负责任的省领导对批准地方性金融牌照都会慎之又慎,通常采取小步慢走方式,金融产业最发达的碧海每年只不过核准20张左右,同时还会及时审查存量内金融企业资质,一旦出现风险或突破监管红线果断撤销牌照。
新上任的分管副申长批量核发75张地方金融牌照,这事儿有点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