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叹了口气,“不如还是穿长衫吧,打扮成士子、秀才,倒比装老百姓要好得多。”
胤礽自己也觉着浑身别扭,更令他感到赧然的是——这粗布衣裳也是簇新的,但他自打娘胎出来便是绫罗裹身,从没碰过粗布,这刚穿上就磨得后背发红了,甚至起了红点,很不自在。于是听从程婉蕴的话,默默将衣裳脱了下来。
程婉蕴却觉得太子爷有这份心就已经很好了。要知道康师傅之前两次南巡,可从没有“微服”过。康熙南巡政治意义浓重,根本目的在于稳定江南、巩固统治、维系民心。清朝入关时,江南是反抗最为激烈的地区,所以才会发生“扬州、嘉定”那两件惨案。
因此康熙二十几年的两次南巡,他都要声势浩大地出行,就是要让江南文人士大夫都看到他,他要笼络的也只有“上层”思想领袖。虽然他也关怀民生、考察吏治,终究没有自己亲眼去探查过老百姓生活的真相。当时满汉矛盾尖锐对立到什么程度呢——康熙那样骄傲且“满洲”的人竟然放下身段去拜谒祭扫了明孝陵,并下旨修缮,还特别增加江南地区科举名额、临时增加科考场次,用尽了怀柔手段,向江南表明了化解历史积怨的决心。
江南稳住了么?程婉蕴不知道,她听说这一次,太子爷到了江南也得去祭孔子、岱庙、禹陵,向天下宣告自己作为储君也将接受汉家儒学文化,表明大清不仅是满洲令主,更是天下共主。不过这些都是到扬州之后的行程了。
到扬州之前,太子爷都是“自由”的,而他选择了老百姓。
程婉蕴知道他是因为见了码头上垃船的纤夫生出的想法后,她看着太子爷的背影都觉着他高大了几分,她很想谢谢他,因为八旗旗民是不用做纤夫的,那些苦难深重的都是汉民。
太子能看见汉民的苦,她心里加倍地感动。
要知道,很多身在统治阶层的人都看不见老百姓在受苦的,不仅仅是清朝,明朝中后期也是如此。“民本”思想或许在张居正时期才开始嬗变,进而在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不是清朝的错,而是每个封建王朝都会有的局限性,“何不食肉糜”到了后世还震耳欲聋呢,只是清朝作为入主中原最成功的游牧民族,要面对比其他王朝更多问题罢了。
当初在歙县,程婉蕴也曾想过很多法子去影响程世福,让他多出台些惠民济民的政策对老百姓好一点、再好一点。他也的确努力了,灾荒救助、救济鳏寡孤独、尽力推动歙县子民的教化,但正如程世福只能救歙县的人,她也只能做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