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垂线与赤道平面形成的夹角,这个夹角便是纬度,也是目前天文、航海牵星术所要观测的精确角度。”
“关于地理纬度的测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开元十二年,由僧人一行和尚主持进行的子午线测量。离大明比较近的,蒙元的至元十六年,郭守敬也主持过一次天文大地的测量工作,在南北约11000里,东西约6000里的范围内,建立了27个观测点,进行了地理纬度上的精确测量。”
“说得再简单些,就是元人所说的北极高(跟纬度有些许差别,但很接近)。”
“而我要说的经度,你们差不多可以理解为‘里差(耶律楚材)’、‘地方时(苏天爵)’,都是差不多的概念,虽然不够透彻。”
说到“里差”和“地方时”,郑和倒是听懂了。
杨荣、于谦一知半解。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本朝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定下祖制,非阴阳人、天文生不得私自学习天文知识。
擅自学习天文历法的要流放充军,编造全新历法的更是格杀勿论。
这不是什么阻不阻碍发展的问题,而是封建王朝固有的政治特征。
就跟个人不能私造地图一样,封建王朝的地图那是真地图,代表了国家边防、军事关镇等等重要信息。
所以,荆轲带着燕国地图去见始皇帝,始皇帝就必须亲自召见荆轲。
因为荆轲等同于是带着国家军事布防图,代表燕国去向始皇帝投降的。
而天文历法也差不多,古代民间没有太明确的四时观念,农业生产要么凭借经验,要么全看官府下发的历法。
所以,历法等同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又是国朝根基。
天文历法等于国朝根基。
这也是为何,下西洋非要用郑和。
因为郑和是太监,能学习天文,其他钦天监的天文官员,永乐大帝用着不放心。
杨荣、于谦没那个学习天文的“生理”条件,自然也是不太了解这方面了。
“林先生,北极高可以用牵星术进行测算,但地方时又该怎么去验算呢?”
郑和不管杨荣、于谦这两个人的懵逼之色,满脸求知欲的追问道。
“……”
林煜欲言又止,差点没忍住去爆郑和的马甲。
都说了明朝天文学是太监、天文官才能触及的东西,你这家伙还搁这“我有一个朋友”呢?
“要测算准确的经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