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弘站在太子朱高炽一边,因“拥立皇储有功”,受仁宗朱高炽及其子宣宗朱瞻基重用,擢升为正使太监,并“赐其嗣子王祯为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王景弘和郑和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八月,与郑和选用下西洋官兵一万余人,修造南京大报恩寺等宫庙。
宣德四年,受敕省视南京旧内,开始督造船只,操练水兵,准备再次下西洋。宣宗朱瞻基“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来朝贡,于是郑和、王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此时,郑和已年届60,王景弘首次以正使太监身份,与郑和统率船队使洋,在南京龙湾集结船队,领官兵27411人,第七次出使西洋。
船队开至刘家港,在此刊立《通番事迹碑》,详述使洋事迹,二月底到达长乐太平港,在此“伺风开洋”,五月,带领部分人员溯闽江而上到镡州,在雪山寺三宝殿铸献铜钟一口,钟铭曰:“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回到太平港后,又于同年十一月,在南山寺以“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人的名义刊立《天妃灵应之记》碑,并修葺附近寺庙,十二月中旬,从五虎门开船出海。
一月到达占城,三月初到达爪哇后,在此停留,休整4个多月,于七月下旬到达旧港,八月初到满剌加,九月中旬到达苏门答腊北端,十一月底到锡兰山,十二月上旬抵古里。此时,派出一支船队访问阿拉伯半岛上的祖法儿,阿丹,同时派出由外交、贸易和翻译等7人,组成的考察组随天方国的船只,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圣,并绘制了麦加教堂的建筑图带回船队。船队到达终点站忽鲁谟斯,历17国,三月二十一日,郑和卒于古里,由王景弘率领船队扶榇返航,有十余国派遣使臣随船到北京朝贡,七月二十二日,回到南京。
宣德九年,景弘受宣宗之命,以正使太监身份独自统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景弘先到苏门答腊,后到爪哇,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遣弟哈尼者罕随船队进京朝贡。王景弘晚年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撰有《赴西洋水程》等书。
王景弘先后6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60多个地方,每次使洋都随带金银、丝绸、铜铁及各种工艺品与外国交流。沟通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铺设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了友谊,使中华民族的声望远播于海外。
王景弘,是我国航海史上仅次于郑和的一位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