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骑或数十骑,亦不足为患,此期间的边事宁息,在诸多因素中,杨洪坐镇宣府,戍卫京北边塞亦应为重要因素。
自永乐初至正统末年,杨洪在边已四十余年,并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迤北诸部敌人深知其厉害,都十分惧怕他,称其为“杨王”。瓦剌部首领脱脱不花、太师也先都曾与其修好,经常写信问候他,并送以良马,每遇此,杨洪便奏请朝廷,英宗敕令让他接受,并让他对迤北诸部如瓦刺部等以礼相往,以维护边塞的和平与安宁。
瓦剌寻衅,并诱胁迤北诸番分道大举入寇,受宦官王振蛊惑而亲征的英宗在怀来县土木堡被瓦刺俘虏,明军死伤惨重。“土木之变”前后,杨洪正镇守宣府,英宗御驾北征至沙岭时,召杨洪入见,命他随驾西行,继而又命他守阳和山二口,英宗还至宣府时,命他为殿前将领,继而又命他还守本镇。
英宗被俘后,瓦剌太师也先拥英宗,由土木堡西行至宣府城下,再施诡计,企图用英宗手谕诈开城门,攻占宣府城以作为其寇犯北京的根据地。杨洪识破此计,命守城士卒收下皇帝手谕,并命其对城下人说:“我们所守的是主上的城池。现在天色已晚,我们不敢开门。而且总兵官已经去别处了。”也先见诈不开城门,拥英宗经大同返回漠北。
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郕王论前后之功,封杨洪为昌平伯,郕王即皇帝位,即明代宗,并尊英宗为太上皇。也先诡称奉上皇还京,由大同、阳和而来,也先复令英宗谕书与杨洪,杨洪不敢自置,将谕书封好,急送京师呈与代宗,代宗驰使告谕杨洪说:“上皇的信是假的。从今以后即使是真信,你也不要接受。”于是,杨洪一意坚守宣府城池。也先无可奈何,取道西南由紫荆关攻入,直逼北京。在兵部尚书于谦的指挥下,杨洪应急诏率精兵二万入卫,驰至,敌兵已退。复令其与都督孙镗、范广等追杀余寇,追至霸州,擒获敌首阿归等四十八人,斩首功四百八十级,夺还被掠人畜数以万计。瓦剌败去,京师无恙,京城保卫战大获全胜。到达关口时,瓦剌返回再战,杀死官军数百人,杨洪之子杨俊差点被杀。
瓦剌退去,杨洪亦因功进封为昌平侯,率所部留在京师,监督京营训练,兼管左军都督府事务。朝廷因杨洪是宿将,对他所提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杨洪曾陈述抵御贼寇的三条计策,又奏请裁汰三千诸营将校,不能让羸弱之人充斥军中,朝廷都听从了他的意见。于谦认为边境紧急情况还未平息,应当命令杨洪等上奏方略。杨洪提出四个建议,代宗命兵部商议执行。都督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