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星与行星之间的轨道,也建设有中继驿站型星港,充当飞船的自动加油站。
比如火星与木星之间,就建设有9座补给型星港,围绕着太阳公转。
而木星与土星之间的太阳公转轨道上,更是多达18座补给型星港。
这倒不是陈浩毫无节制的大兴土木,而是确有实际需要。
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是1.5亿公里,火星轨道半径是2.3亿公里,这些距离还好说,一脚油就能到。
可是再往外的行星轨道半径就大的离谱了,木星的轨道半径是7.7亿公里、而土星的轨道半径一下子就跳到了14.2亿公里,几乎翻了一倍。
更远的天王星的轨道半径又翻了一倍,达到了28.7亿公里。
其间空旷的区域,让民用旅行飞船一口气跨越是不实际的。
而且别忘了,各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并不一样,九星连珠的现象那是极其罕见。各个行星的星港,并不会每次的位置都恰好合适,方便飞船停泊。
如果下一站的星港,恰好跟着行星跑到了太阳对面,那就尴尬了。
所以相同轨道上,至少建有三座星港。这样就算民用飞船要等轨道位置,也不至于等太久。
在星港等待轨道窗口的时间,进行星际旅行的居民们,还能在星港中逛一逛、娱乐一下,拉动消费。
久而久之,星港越来越繁华,甚至开始仿造星城核心开始修建人造重力环,它们有了未来城市的雏形
星城居民已经彻底适应了太空生活,现在已经少有从灾前存活至今的居民了,除了一些顶级学者、和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赢得的生命积分的旧文明遗老外,大部分都已经因衰老去世。
绝大数的居民,对冰封前的地球环境没有直观感受,更不可能期待回到那里去生活。
年轻人只是存在某种好奇心理,想要去这个传说中诞生出文明的母星去看一看、转一转,抱着旅游的目的。
其实对现在的人来说,去地球旅行的吸引力,还不如去木卫二水下世界看大鱼。
那里的网箱养殖非常成功,而且由于过于成功,巨型网箱都被撤去了。
在木卫二水下世界经营渔场的老板们发现,就算网箱破了,豢养的各类鱼群都不会游走,它们像是会认路一样,就围着水下世界的倒树杈型建筑游来游去。
这原因也很简单,木卫二的海洋确实很大,但远处没有任何食物。鱼儿早已习惯了守在投料口等待下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