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琏在一遍听的暗暗发笑,感觉到王子胜袖子里的拳头硬了,却又对贾政无可奈何。
贾政的节奏也是乱的,明明谈到了内阁变动,辣么大的事情,大舅哥直接跳过,问起工部位西征大军准备器械一事,这又不归我管,我上哪知道啊?大舅哥难道不知,官员之间,即便是一个衙门里的,也不好过问别人的公务么?我去问,不是找不自在么?
王子胜一看没法继续聊了,赶紧转移目标道:“琏哥儿,西北平叛一事,有何高见?”
贾琏没想到开心的吃瓜,吃到了自己的头上,还是很认真的回答:“兵者,国之大事也。西北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琏不能第一时间获取战场的实际情报,故不敢胡言乱语。窃以为,有陛下、阁臣、兵部上官决策,当不会误事。”
很多实际能力不行的人,却很喜欢凭着自己对实际情况的一知半解来指点江山。这其中对典型的就是所谓的明朝读书人,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口沫横飞,激扬文字的时候,整个人飘天空上,仿佛换自己去做内阁首辅,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自己去带兵打仗,敌人必然望风而逃。
殊不知,这一类人真做官了,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就算了,还要被当地的士绅小吏勾结起来,糊弄,架空,最后一事无成,只能原地躺下摆烂。
上了战场带兵呢,这类人往往没等打起来,两腿战战,一旦打起来,空气里的血腥味,能让这类人掉头就跑。历史上绝大多数望风而逃的案例,都是所谓的文人名仕。
举个例子,赵明诚,李清照写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知道是不是冲丈夫去的。
贾琏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任何政策想要落地,那都得看基层的执行。打仗就更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决定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决断。
这里的反面例子,还是以宋朝皇帝的阵图为例子,闹出的笑话在军事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子胜听贾琏这么一说,觉得这小子不配合自己装X,明明我也是自幼熟读兵书,可惜这次西北作战,不能跟着去建功立业,心里正在遗憾呢。
“大兄以京营初到西北,不熟悉地形气候为由,提出年后春暖花开时决战的策略,琏哥儿以为如何?”王子胜打死都不愿意跟贾政去谈诗词歌赋和内阁调整,抓住贾琏继续谈军事。
贾琏也很头疼这个问题,别说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了,即便是现代的热兵器战争,我也没打过。你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