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2)

追太阳 佚名 8272 字 8个月前
🎁美女直播

(22)他会成工友农友的偶像

回到胡同租赁屋的院子。

李正阳、齐钢分别将一桶冷水从头浇下——嘴巴里高声吼着:“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两人边吼唱着边浇着冷水……

不多久,一群人围着炉子边,冯杜鹃和郑小霞紧紧挨在一起,都在听李正阳做出的重大决定:“其实,我有这个想法挺久了。我倡议大家要走出国门去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回来改造中国。但是,如果我们都走了,中国那么多问题怎么办?我与齐钢商量了,我留下来承担这方面的工作是最合适的!”

郑小霞一直默默地望着李正阳。

冯杜鹃抢过话:“道理是没错,但是无论如何,出国都比留在国内见识要广啊!我不赞成!”

“我也不赞成,大家想想,民主、共和、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些概念,不都是国外传回来的吗?中国缺乏新思想,实在是太落后了。”成笑宇也只想挽留。

众人从面面相觑到微微点头。

李正阳低沉的声音:“正是因为中国落后,我才觉得自己要更深刻地去了解它熟悉它,试问,中国为什么贫弱落后?国人为什么一盘散沙?我把时间花在研究中国的问题上不是更有益处吗!至少中国有沈教授、兴民会两位先生的指点教诲,各种新思想、新主义能碰撞出火花,也可以接触十月革命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何乐而不为?”

冯杜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好吧,我支持正阳兄留下来。”

郑小霞:“我也支持!”

李正阳感激的看向郑小霞。

成笑宇:“正阳,我看你是不是被沈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吸引了,才变卦了?”

李正阳:“这只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我还了解的不深,但他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确实深深击中了我。每每看见民不聊生的惨况,我就恨不得立刻找到一条道路、团结许多人,去解救他们,改变穷苦百姓的生活现状!留在国内也好,出国留学也罢,我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改造中国!”

成笑宇:“可是你为之付出了这么多,就不后悔吗?你是主力。”

李正阳笑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人纷纷:“说得好!”“我也赞成!”……”

齐钢:“大家静一静,正阳才说了其一,还有其二呢!正阳,还是你自己说吧!”

“眼下郑先生的病情很不乐观,医院方面确诊是胃病引起的肾炎综合症,杨先生对咱们恩重如山,我留下来,可以替大家照顾先生!”

冯杜鹃忽然起身鼓起掌来,众人也一起站起来朝着李正阳鼓掌。郑小霞眼含热泪:“谢谢……正阳哥!”

李正阳笑着也拍起巴掌,郑小霞却泪流满面。

小霞要回长沙了,北京这些天,她都跟杜鹃姐姐同住。李正阳心事重重送到门口,“师妹,我忙完这阵就回长沙看先生,一定替我转告,让他多保重。”说完,低下头,转身就走。

“正阳哥哥,等我一下!”小霞又追上来。

这时,满天的鹅毛大雪,一片晶莹剔透的白雪世界。突然小霞从挎包里,拿出一团红艳艳、火一般的毛线堆。一展开,一条长围巾,再不由分说地给李正阳围在脖子上。嗔怪地说:我给你织的,省得你大冬天总赤露着个脖子!

北大图书馆沈教授办公室,响起一阵敲门声。沈教授过去打开门,李正阳抱着几本书站在门口。沈教授:“正阳啊,有事吗?进来说。”

李正阳走进来,把一摞书放在桌子上,告诉先生,他是来辞行的。沈教授急忙问出了什么事、要去哪里?“家中来信,母亲病重,我必须回去床前尽孝。”

沈教授点点头,应该应该!又关切地问:法国你真就不去了?

李正阳抱着书转向窗外,深沉而又坚定的说:不去了,恩师和母亲都病了,我应该留下守护。而且,我们的国家也病得不轻,我更应该留下来研究国情之病症!”

沈教授走过去拍拍他的肩:“正阳,我赞成你留下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需要你这样的青年与我们共同探讨,我和陈先生一直想成立一个团体,把大家凝聚起来!”

“好啊先生,正阳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沈教授点点头:“你回去以后,我们可以通信,我这里有些新的译著和资料,可以马上寄给你!”

“太好了先生!这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谢谢您!”他说完给沈教授先生深深的鞠了一躬。

李正阳来信说,月底从北京赶回来看先生。小霞掐指一算,只有几天了。

小霞从北京回来,一直在爸爸的床边说着北京的见闻。尤其说到沈先生不仅是中国思想界的先驱,也是青年学子们的偶像。病中的爸爸,每每听到这些,似乎病都好了一半,精气神全来了。

郑先生就说:正阳的心目中,原来是缺乏偶像意识的。有趣的是,与沈教授、兴民会的频繁接触与融入,心中没有偶像的他,假以时日会成为工友农友的偶像。

这天,李正阳从北京回来,当他赶到湘雅医院,推开那张病房的门,他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师,瘦多了。他扑上前拉住老师的手,郑先生执意要坐起来,李正阳急忙上前扶起他。

“先生别动,这几天身体好些吗?”

“好多了,老毛病,没事的!”

小霞也格外高兴,“自从你决定留下来,他的精神立马就好了许多。正阳哥,我发觉你是爹爹的特效药!比我还灵呢!”

李正阳和老师都笑了。

小霞又对父亲说:“别以为得意门生来了,就能违反‘纪律’……”他转头对李正阳,“你得劝他少看书,乖乖地好好养病,现在不是做学问的时候。”

郑先生点点女儿笑着说:看她把我管的……

“是啊先生,大意不得!”

郑先生顺了顺气,“正阳啊,你坐下,真就不打算出国了?”

李正阳望着老师深情的说:“国内那么多事,总要有人留下来做组织工作,我觉得我留下来最合适。齐钢、杜鹃他们去向西方寻求真理,我在国内研究中国的问题!”

郑先生惋惜着:这次是勤工俭学,对你这么个有抱负的穷孩子是个机会啊,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你要三思!”

李正阳再次握紧先生的手,说:“我都想好了,先生!”

小霞插话:“爹爹,正阳哥留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他想留下来照顾你!”

郑先生立马两手都摆起来:“不行不行,正阳啊,我这老朽怎么能拖累你呢?!”

李正阳两眼透着真诚的心声:“先生对我的教育之恩,正阳此生难报!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已经作出了决定,绝不悔改!”

郑夫人也上前劝先生:“有正阳在你身边,我也放心些!你就答应伢子吧!”

郑先生看着眼前的学生,眼睛湿润了……

他含泪点点头:“好吧正阳,既然你决心已定,就留下来吧!国外需要拓展,国内不能留白,你留下来负责国内的事情,他们在国外开拓,两个轮子一同前行,会更快捷啊!”

小霞转过脸去,悄悄地擦擦眼睛。

李正阳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瓶药:“先生,差点忘了,您上次送我的新棉袍让我给卖了,给您买了这瓶药,大夫说对胃病有奇效,您不妨试试!”

郑先生接过药,眼里泛着泪,握着学生的手用力的摇了摇。

小霞红着眼睛低声说:“正阳哥哥,谢谢你……”李正阳对她摇摇头,示意她不要往下说。

师母正好端着汤药过来:“来,喝药了。”

李正阳急忙起身,把先生搀扶起来,靠在自己的胸前。小霞拿过碗坐到父亲对面。郑夫人满眼是赞许的目光看着两个青年。

小霞难得这般欢喜地边喂药,边说:“爹爹,你看正阳哥,像座靠山一样。”

郑先生点点头:“是靠山啊!”李正阳看着郑小霞微微一笑……

正说着,王春和来了,本来简单的局面就变得复杂起来。

这复杂定对李正阳不利。因为其他几个人都明白彼此在想什么,但李正阳却远远没有明白那么多。王春和首先夸起听同学说李正阳在北京的影响,王春和的夸奖是发自内心的。

可蒙在鼓里的李正阳只知道这个王春和有可能成为郑家的女婿,也就是他的妹夫。说实话,他对这个英俊潇洒斯文有礼的老乡也很有好感,并且知道恩师郑先生对王春和的学术天才倍加赏识。于是,王春和的到来自然让李正阳感到很高兴。李正阳一高兴,思维就开始超前了。

他笑眯眯的问王春和:我说,我的准妹夫,准备什么时候迎娶我妹妹啊?

郑小霞的脸马上就沉了下来。郑小霞先是看着郑先生问:爹爹,你什么时候帮我定了未婚夫了?

郑先生笑问,我有这么大的权威吗?

郑小霞有转向郑夫人:妈,你什么时候帮我定了未婚夫了?

郑夫人瞪她一眼:我有这么大权力吗?

郑小霞点点头,然后盯着李正阳说,这就怪了。我爸我妈都没有给我定未婚夫,李正阳先生凭什么就给我定了未婚夫了?你算我家什么人啊?未必,你比我爸我妈还大些!

气氛马上尴尬起来。这个时候,郑先生是最方便圆场的。但郑先生却什么都没说,郑先生只是笑,那种笑看起来有点古怪,好像眼前的一幕很有趣。

郑小霞说完就离开病室,气冲冲走了。

此时此刻,最感到莫名其妙的自然是李正阳。倒是郑夫人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于是对李正阳说,正阳呀,你别放在心上,你自己的妹妹你是知道的,她被她爹惯坏了。

李正阳笑起来:师娘啊,你有所不知,小霞妹妹不是第一次在我面前耍脾气了,我早就习惯了。有时候她上秒钟跟我发脾气,下秒钟又对我笑起来。反正她冲我发脾气我由她发,她冲我笑我由她笑,只要妹妹愿意,她对我怎么样都行,谁叫我是她哥啊。

(23)这人心中,藏着个怎样的世界?

李正阳从北京回来,没有直接回乡下,而是绕道长沙先看恩师,再去母亲病床前尽孝。此时一路走着,脑袋里一堆浆糊,老像理不清。霞妹今天发脾气,是他说错话了?他倒真希望是自己说错了,王春和只是老师普通的学生?可,也不像啊。

他是越来越欣赏霞妹,李正阳哪能不知道,对于他如此复杂隐秘的心底秘密,连熟悉他的学友们都看不穿,而小霞却能一语道破天机。知己深至入骨,那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师妹在他心中唤起了难以言状的感动,也突然让李正阳刮目相看了。

小霞可能没有料到,她无意间的一句断言、一个肯定,竟在李正阳心中引起了特别的波澜。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正阳眼中的郑小霞,不再是从前那个熟视无睹的、小他八岁小师妹,也不再是永远当小妹妹呵护着、爱护着。她不仅是难得一遇的知音,还长成楚楚动人的大姑娘。李正阳啊,你个榆木疙瘩,你个白痴……

事实证明,在李正阳扶助工农聚集革命力量的实践中,他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动,都紧紧盯着中国的具体实际,并让他在此过程中,备尝苦头也倍尝甜头。总在关键的时刻就有霞妹的支持,就有她入木三分判断后的肯定。对这个小师妹,他是眼里看不懂,心里不知不觉就存下了一次次感动。

李正阳回家看母亲后,郑家似乎又进入到了往日的生活轨道。王春和还是经常来,郑小霞没办法让他不来,因为她父亲需要他来。反正暑假没多长时间,不久他也该返京了,眼下他爱来就来吧。

关键,郑小霞发现,父亲的身体似乎一天差似一天,很多学问之事已经力不从心。此时的王春和自然而成了爸爸学术整理的左膀右臂。

王莹也常来,她观察好友郑小霞仍然没把王春和放在眼里,这小冤家左一句独身右一句独身,王莹就明白,那个李正阳已经在郑小霞身上灵魂附体了。

这就有王莹一次次暗地帮“倒忙”,让王春和“撞上”郑小霞。

这天,小霞从街上买了许多东西来医院,在远离医院的十字路口,“迎面碰上”了王春和。他赶紧接过小霞手上的大提小袋,嗔怪她老躲着他干嘛,他能帮也愿意帮她的。小霞知道,他这个假期的确没少帮爸爸。一些学术上未尽的事宜都是王春和完成的。爸爸谢他,母亲惋惜,似乎把女儿欠他的都吐在一声声叹息里。

王春和将两手提着的东西,挪到一个手上。拉住了小霞的手说:“老师的病挺重的,咱们能不能让他高兴点?”

小霞一把甩掉拉住她的那只手,刚想生气,又忍住了,转头直视痴情的男孩:“王春和,你别对我这么好,不值得的……”小伙子以为她感动了,鼓起勇气说:“小霞,我好后悔早就该主动追你的。那时家父夸你,提了多少次要我去见你,早把亲事定下来,我就是不想要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可后来一见到你,我就喜欢上了,多少次感谢老天没有因为我,而断了咱俩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