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子出京,赵玄璟回京,这两则消息同时被报到了姜予宁这里。
她知道接信之后,赵玄璟一定会回来,却是没想到他会连夜赶回来,难不成津州粮仓失火一案已经查清楚,尘埃落定了?
这时赵玄璟的暗卫前来给赵玄璟带话:“郡主,王爷已进宫,大概申时能出来,王爷想和郡主碰个面。”
“我一会要去族馆,处理完族务差不多就是申时,届时我到镇国王府去。”
暗卫得了话便消失了,姜予宁让人把姜九姑娘叫来。
姜九姑娘今年十二岁,十分腼腆,姜六、姜七、姜八几个姐姐离京之后,她便站了出来,管束着家里剩下的妹妹,闲暇时也给姜予宁打打下手,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性子开朗了不少。
她和姜十一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因此做什么都将姜十一带着,姜十一刚满十岁,满脸的稚气,这会也跟着姜九姑娘一起来了。
姜予宁摸摸两人的脸:“都瘦了,这段时间是一直偷偷用功?”
姜九姑娘不太好意思,之前头上有几个姐姐护着,她只需要认真练功,然后不给家里招惹麻烦,不拖姐姐们的后腿就好了,其他方面虽然也有一直学习,但精力大部分还是在练武方面,以至于突然需要站出来挑责任的时候,她有些手忙脚乱。
于是便自觉去用功了,一段时间下来,她觉得自己比之前多懂了不少东西,倒是没觉得自己瘦了。
“再用功,也不要占用休息的时间,你们正在长身体,身体要是垮了,脑子再聪明也没有意义。李姑姑,你交待下去,从今晚开始,家里每个人睡前都要再吃个宵夜,让厨房看着点做,别太油腻就行。”
“是,姑娘。”
姜九与姜十一聪明好学,上手很快,姜予宁在旁边指点了一会,两人便能有模有样了,若是遇到些不懂的,两人也不会因为怕被人嘲笑而憋着,而是当场就问了,然后举一反三,用相同的思路去处理类似的问题。
看着这两个小姑娘认真处理庶务的样子,五族婶梁氏十分感叹,她将姜予宁拉到外头来:“我看小九和十一都没问题,你和阿越以后能腾出手去做别的事了。”
“姜家的姑娘个个都是有担当的,只不过啊,日后最好还是固定一个人来处理这些事,毕竟经手的人多了,会忽略很多细节,总得要有个人能控制全局。”
姜予宁点头:“这是自然,不过她们年纪尚小,还是得五族婶再多操劳几年了。”
她不是不通世俗之人,族馆的事一直都是梁氏在管,从前她阿姐姜予贞来族馆,也只是协助,从来没有说抢过权,阿姐去滨州之后,就姜予越去族馆,姜予越也只是协助,很多时候也只是走个过场。
梁氏笑容满面:“你这孩子,跟我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谈什么辛苦不辛苦,都是为了姜氏好。”
“小九和十一,以后每天都会过来跟五族婶你学习,五族婶多教一教她们如何管家,我们祖父母与父母都不在了,在上京,五族婶您就是我们的长辈,你怎么说,她们就怎么做。”
“予宁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把我懂得的全部教给她们,她们日后成家之后,定不会被人看扁了去。”
两人又聊了一会,梁氏想起个事:“对了予宁,前几日门房说有宁州老家的人来族馆找予平,又不肯说自己是谁,门房看他们不是我们姜氏的人,就没往里领……”
梁氏自己说不太清楚这个事,就把那天当值的门房叫过来。
据门房回忆,来族馆的是一家四口,一对夫妻加一对儿女,四人长得倒是周正,但眼神闪烁,一个劲往族馆里瞄,门房问他们身份的时候又不正面回答,只叫嚷让姜予平出来。
“属下初时以为是予平公子在外头跟人打架,被别人父母找上门来了,但是在跟他们交涉过之后发现,他们是从宁州来的,但又不是我们姜氏的族人,属下见他们奇奇怪怪的,就把人赶走了,还让人留意着。”
“这一家四口住在城西一处宅子,宅子有两进,还买了两个粗使,瞧着倒像是正经人家,不过前日他们又来了,还是想找予平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