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哥哥带我走(2 / 2)

🎁美女直播

那人愣了一下,大概是很少听到这么标准的普通话,“你们是知青吧?有什么事情要打听的?你们要买汽油还是柴油?”

凌秋桑也没有刻意去学原主的口音,被小哥误认为是知青,他也没解释。

他继续笑着问:“我们骑马,不买汽油,平时来往的车多吗?”

加油站小哥有些奇怪了看了他们几眼。

“不多,也不稳定,有时候一天几十上百辆车路过,有时候两三天都没一辆车。”

这里来往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往返川藏线的。

这个时候的川藏线可不是后世的网红国道,基本上都运送物资的车辆,要么是客车。

凌秋桑思考了一下,又问,“那这些车都是在镇上或者县城吃住吗?”

加油站小哥更奇怪了,“哪有那个钱去住旅馆,还下馆子,人家都是在车上睡的。”

顿了顿,他似乎明白两人来干什么了。

于是鬼鬼祟祟,让他们进屋。

“你们是不是要买什么东西啊?”小哥也吐槽,“我们这能买的东西确实太少了,以前也老友知青来问来往的车辆。”

被误解了,凌秋桑和施懿也没解释,反而顺着他的话,继续聊。

“我们是想买点儿东西,小哥有门道吗?”

小哥看了两人一眼,没说话。

凌秋桑悔意,抓了几颗糖果递过去,“大哥,甜甜嘴儿。”

小哥收下,剥了颗糖放嘴里,这才慢慢说,“我认识一个大货车司机,他就是给一路上的小镇县城送物资的。”

凌秋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让他继续说。

小哥压低了声音,“那火车司机他们自己也在车上拉点儿别的东西,一路上售卖,或者遇到你们这种,他们也能帮忙带货,赚个辛苦费,前段时间还有个女知青找人家带什么搽脸油。”

凌秋桑懂了。

他拍了拍小哥的肩膀,“大哥,你也别紧张,现在改革开放了,咱们普通人也能做生意了。”

小哥挠了挠头,他是听说了,但不是他们这里还没人这么干嘛。

下意识的就觉得做买卖还是个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被抓的。

他倒是不怕,那司机以前让他给介绍生意,他也没收钱,顶多是收了点他们这里没有的吃的用的。

“所以你们到底要买什么东西?”那小哥说,“那货车基本上是半个月跑个来回,算算时间,大概后天他就要出藏了,会路过这里,你们要什么东西,我给你记下,他下次进藏的时候,就给你带过来。”

凌秋桑和施懿对视了一眼。

那货车司机敢在以前就开始倒卖物资,看起来是个胆子大的,是他们需要的人脉。

凌秋桑又抓了一把糖过去,“大哥,那货车具体什么时候到?我们后天再来一趟,我们想亲自跟他谈。”

看在糖果的份上,加油站小哥没说什么,“那你们早点儿来等着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了,你们村有电话吗?有的话可以留一个,到时候让他们在镇上给你们打电话。”

也行。

凌秋桑留了村里的电话和自己的名字。

村里的电话不是村里出钱安装的,是国家出钱安装的,就那么一部。

“桑桑还是想做生意?”离开加油站之后,施懿才问。

凌秋桑点点头,“除了做生意,我也实在是想不出要如何改善村民们的现状了。”

他虽然去过许多的世界,类似的年代背景世界也去过,但是都没有这么偏僻的。

还要考虑到这里的信仰问题。

一时之间,凌秋桑也想不出比做生意更好的方式了。

施懿骑着马,“那我们先回去看看村里有什么适合拿出来做生意的。”

“好。”

两人骑着马,驰骋在草原上,别样的惬意舒心。

要不是还有任务在身,凌秋桑还挺喜欢这个天高云阔的地方的,忍不住高呼了两声,表达心中畅意,

施懿的嘴角挂着笑,“当心冷风吃到肚子里,晚上拉肚子。”

凌秋桑噫惹一声,“哥哥,这里应该也不好买作案工具吧?”

所以拉不拉肚子也不重要。

施懿戳他脑门儿,“你脑袋瓜子又想什么呢?”

他就是纯粹担心桑桑的身体,桑桑居然都能想到那个方向去。

真是,一不小心就跟不上他们家桑桑的车速。

回到村庄,入耳的都是小朋友们玩闹的笑声。

村口的大爷抽着叶子烟,“桑娃子回来了,兽药买到没有?”

说的方言,凌秋桑有原主的记忆,也能听懂。

“买回来了,多吉爷爷。”凌秋桑还是说的普通话。

多吉大爷乐呵呵,“桑娃子又说官话,你是跟知青学的吧,这官话还挺好听。”

凌秋桑笑着解释,“今年我还是准备再试试高考,如果考上了,我得去外地读大学,到时候得说普通话,我要提前练习,不然人家听不懂我说话。”

多吉大爷沉默了一下,也没打击他的自信心,十分淳朴的给他鼓励:“那桑娃子加油。”

凌秋桑滋着小白牙,笑得傻乎乎的,“我会的,我还要学好知识,回来回报大家,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呢。”

这话说得,让大家都很舒心,没白养这么大。

凌秋桑把兽药交给了另外一个大爷,“那我和懿哥就先回去了,下回要买什么,也找我们给你们跑腿儿,我们年轻人,跑得快。”

施懿这个原主的话不多,主要是刚来的时候听不懂,大家就觉得他不爱说话,后来学会了方言,也没多少人主动找他说话。

所以施懿也只是微微跟大爷们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凌秋桑的家,说是家,其实也就是个石头房子。

低矮,也不透光。

里面总共十来平,一张木板床,一个小书桌,还有一个矮柜,做饭的炉子,锅碗瓢盆,水缸,都在里头了,但收拾得还算整洁。

凌秋桑和施懿打开家门口的时候,都有些沉默。

不是嫌弃,是他们太久没有看到如此贫穷的地方了,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至少要等高考之后离开,也就是说,他们要在这里住上小几个月。

“哥哥,我要是现在拿点儿东西出来,改造这个屋子,应该没问题吧?”

施懿一想到他们家桑桑那些高科技,简直是头疼。

“稍微整改一下吧,大改也不合适。”

这里开门就能见到屋子里所有的东西,不说别人到家里来做客,偶尔路过,看到里面大变样,那也不合适。

别把淳朴的乡亲们给吓到了。

施懿以前是住在知青点的,后来知青们陆陆续续在本地成家了,或者找关系离开了,知青点就剩了他一个人,然后到去年救人落水。

出院回来之后,凌秋桑以要照顾他的名义,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了,也方便了他们的地下恋情。

民风淳朴,没有人多想什么。

这里好多人都是一家几口挤着一起住,房子虽然小了点,他们两个人住一间,挤一挤也不算突兀。

恰逢,那时候生产队的大队长,也就是俗称的村长,他也有想法要把知青点改成村里的村委会,给了施懿一点补偿,就让他搬家了。

后来两人一直都是住一起的,记忆里的这段时间,是两人最快乐的时光,一起学习,一起过洗漱,一起吃饭,如同寻常夫妻那般过小日子。

这家,还是村民们给凌秋桑修的呢,就在小学毕业,开始挣工分的时候建的。

毕竟他不可能永远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人家也一大家人,他一个外人,还长大了,长此以往,也不方便,那时候他能挣工分养活自己了,也就顺利有了自己的小窝。

原主还是很喜欢他这个小窝的,这对他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凌秋桑撸着袖子,“别的我都能忍,这做饭的炉子,放在屋子里,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也没有抽油烟机,做个饭,屋子里全是油烟,床上也都是油烟味,墙上还挂着几块滴油的腊肉。

这也就算了,最不能忍的,是门后角落里的尿桶。

村里就一个大厕所,平时大家都是在家里用尿桶解决个人问题,然后再把尿桶拿到公厕里去倒了。

这不行,真的不行。

尽管两个原主收拾得很干净了,但他们进门还是能闻到味道。

两个生活洁癖,都有些不太行了,对视了一眼,都在彼此严重看到了无奈,必须要改造一下了。

“我们在屋子旁边搭个小棚子吧。”施懿说,“厨房就挪到棚子里来,我们空间里还有吃的,平时在外面做饭,也就是做个样子。”

不想做饭的话,他们抽空也能去县城,找餐馆儿做好打包,放空间里,什么时候都能吃。

凌秋桑也是这个意思。

还有厕所,这里不能随便挖厕所,还是得用尿桶,凌秋桑可以接受用尿桶,哪怕是让他去野地里拉野屎,他都行。

但是尿桶绝对不能放在睡觉的屋子里了。

凌秋桑指着房子后面的空墙壁,“在这四周围一下,上厕所在这里解决吧,洗澡也在这儿解决了。”

“行。”

两人都是行动派,说了改造,立马就开始动手了。

家里工具不多,两人还跑了几家老乡,去借了一下,钉子锤子什么的。

几个老乡听说他们要改造一下房子,都热情的跑过来帮忙了。

这个时候就是这样,哪家人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会热情的去帮忙,也不图什么回报。

特别是凌秋桑还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相当于他们半个儿子,给儿子帮忙,天经地义的事情。

再说施懿这个知青,勤快,干活儿从来不偷懒,有时候还去村小学帮学生们上学。

大家还是很喜欢这个知青的。

人一多,就是修个棚子当厨房,再修个厕所,没一会儿就完成了。

凌秋桑把买回来的散装糖果拿出来招待大家。

这时候糖果虽然算不上金贵,但是拿出来招待人,是没有问题的。

卓玛阿姨嗔怪他,“都要去城里读书了,钱省着点花。”

他们这里还没出国大学生呢。

桑娃子要是能考上大学,他们这些养育过桑娃子的人也高兴,也为他感到骄傲。

听说去年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今年再试试也好。

虽然不少人还是不看好这个读书,这里老一辈的,大多数都是文盲,对于读书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曾经那些吃不了苦的知青。

施懿算个例外,虽然刚来的时候,也不太行,但是他适应得快。

凌秋桑也乐呵呵的,“今天这糖便宜,买回来就是给大家甜甜嘴儿的,不要客气。”

卓玛阿姨又问,“咋突然想起来改建屋子了?”

“这不是马上要夏天了,炉子和尿桶放屋里,味道重。”

这理由冠冕堂皇。

大多数村民们不讲究这个,一辈子都这么过来了,但是爱干净的阿姨大娘们,琢磨着,也可以建个厕所,免得屋里臭。

卓玛阿姨,“你的马和牦牛,都给你赶回棚子了。”

“谢谢阿姨。”

这时候虽然分产到户了,但大家还是习惯了放在一起养,就是每家给自己做个标记就行。

凌秋桑总共就两匹马,三头牦牛。

众人见他们收拾得差不多了,这才结伴回了家。

凌秋桑和施懿还得把屋子改造一下。

木板床可以,但床上放个乳胶床垫,不过分吧?反正用床单改起来,人家也看不见。

还有墙,长时间在屋里做饭,多少是有点儿油烟,顶上还有被熏黑的痕迹。

凌秋桑整理了一下空间的物资,找到一踏海报。

这东西好。

海报上也不少什么人物或者别的,都是风景图。

“全部给我贴墙上。”凌秋桑大手一挥。

他们有类似墙纸或者墙布的东西,但是不方便拿出来,被人看到,不好解释。

这海报,就没有问题了。

这时候的家庭,谁家没几张伟.人们的海报呢?

他们贴风景海报,倒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一起动手,没一会儿就把墙上的痕迹掩盖在了海报之下。

海报花花绿绿,贴了满屋,看起来有些丑,但是总比之前要好得多。

另外就是生活用品了。

原主的衣服,藏式的外袍可以穿,但贴身的不行,还是得换成他们自己的。

前几个世界,他们都没有收拾过原主的东西,能新买的就新买,买不了的就让人新做,或者用他们自己带过来的。

这里环境不同,风俗也有一定的区别。

他们原主的私人物资,全都放在了屋里的矮柜里,满满当当的,差点儿放不下。

看着挺多,但这基本上是两个原主全部的家当了。

凌秋桑叹息一声,“未来都会好起来的。”

施懿rua了一把他的脑袋,“屋顶上也改改,我上去弄。”

这房子其实有些低矮,内部高度大概就只有两米一的样子。

两个高个子站里面,有些压迫感,特别是还没透光的窗子,更压抑了。

施懿道:“把之前在古代世界收进去的玻璃给我几块吧。”

把屋顶修一修,刚好把玻璃卡在里面,白天还能多点光线。

村子里只有村委会和村小学通电了,他们这些村民家里都还没通电,用的还是煤油灯。

多几分光线也好。

“我跟你一起上去。”凌秋桑搬来梯子。

“这被人看到了怎么办?”凌秋桑还有点忐忑。

施懿倒是觉得问题不大,“看到了就说是我家里那边弄过来的。”

“行。”

两人又风风火火,把屋顶改造了一番,再一抬头,漫天霞光。

不知不觉,都到傍晚了。

高原的傍晚,美极了,天空低矮到几乎感觉伸手就能触碰到。

凌秋桑原本有些烦躁的心,就在此刻沉淀了下来,入目的,都只有美丽的晚霞。

还有远处山坡上,还没来得及赶回棚子的牦牛。

“啊,我想到做什么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