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的多了,自然就会渐渐放肆起来,忘了自己的本分。
陈镒不是没想过阻止。
但是都察院和其他的衙门都不一样,科道风宪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独立性极强。
十三道御史,虽然只是七品,但是却可以破格参与早朝,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直奏之权。
他身为都察院的主官,虽然对这些御史有考核之权,但是又不可能真的用这个来威胁他们。
不然的话,就连他自己都会受到弹劾,因此,也只能尽力在朝堂上和天子面前,为他们遮掩。
但是总归,是有护不住的那一天。
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上首,天子的声音依旧平淡,但是隐约透出了几分冷意,却让人下意识的不敢抬头。
“朝廷优待科道,是因为尔等纠察百官,干的是得罪人的差事,朕予尔等风闻奏事之权,是为朝廷政务平顺,吏治清明。”
“但是如今,尔等假借风闻奏事之权,攻讦七卿,扰乱朝局,以朝廷优容为护身符,肆无忌惮,滥用权柄以泄私愤,挟朝廷公器,谋一己之私,竟然还敢要朕宽宥?”
这话说的就重了!
底下一帮刚刚跳出来的御史,立刻就跪了下来,深深叩首,不敢抬头。
整个殿中都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发出一言。
但是……
还是那句话,别人可以不说话,但是作为六科十三道的主官,作为左都御史的陈镒,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
一月变三月开心不
陈老大人是真心觉得,六部七卿两辅臣,就自己最难!
户部的确是忙,但是好歹忙的安心。
他才不信,勋戚的那笔银两,是沈翼弄来的。
这老小子要是有这个本事,打瓦剌的时候,就去打秋风了,还会等到现在?
再说,能支使的动一位国公爷四处奔波,拉拢起这么多的勋贵,要是没有天子在背后授意,那这个人也该活到头了。
数来数去,就陈老大人自己,明明啥也没干,却总是因为这帮不着调的御史胡乱说话,飞来横祸。
心里再不情愿,陈镒也不得不背起这口黑锅,跪在地上,道。
“陛下息怒,臣身为科道之首,未能及时体察门下御史滥用权柄,肆意攻讦朝臣,是臣之过,请陛下治罪。”
陈镒心里清楚,面对现在的天子,乖乖认错,是最好的办法。
所幸,这回没有不着调的愣头青再跳出来,给陈老大人添麻烦了。
应该说,自从新君登基之后,天子还是头一次在朝堂上如此斥责大臣。
上一回天子如此气势凌人的时候,还是瓦剌使臣觐见的时候。
眼见自家老大都低头了,底下一帮御史自然是纷纷拜倒在地,齐声道。
“陛下息怒,臣等有过,甘愿受罚。”
朱祁钰回到御座上,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还算识相!
说到底,弹劾户部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这帮御史最近得意忘形,连最基本的规矩都不遵守了。
风闻言事,是不需要详实的证据,但是不等于空穴来风就能弹劾。
就像这次弹劾户部,如果真的要弹劾的话。
那么这些御史至少要先去查过通政司的奏疏,确认户部在银两分配上,确有不当之处。
然后再在朝会上指出来,这样哪怕是说错了,那也是正常的政见不同,而非相互攻讦。
似他们现在的作为,不过是为了报复户部行胡椒苏木折俸的法子,而故意要找茬罢了。
往小了说,他们胡乱提出纠察,户部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应对,这是在耽误朝廷正常运转的效率。
往大了说,这是党争的前奏!
所谓党争,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重人不重事,化朝廷公器为私用。
直白点说,党争不分对错,只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