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天子的声音忽然响起,平淡的听不出情绪。
“舒良,你说,太上皇要是回来了,朕该不该还位于太上皇?”
一串串的雨线顺着屋檐流下,舒良的额头上,冷汗也是瞬间就冒了出来。
顾不得地上还湿着,舒良立刻又跪了下来,道。
“皇爷,奴婢万万不敢有大不敬的想法,请皇爷明鉴!”
朱祁钰转过身,半边脸隐没在黑暗当中,另一半被宫灯照亮的脸色,却依旧温和。
“起来吧,朕问你,你答便是了!”
于是,舒良再度起身,但是头上的冷汗却一路顺着额头,滴到了下巴上,吞了吞口水,舒良道。
“那奴婢斗胆直言,当然不该。”
朱祁钰望着他,脸色无悲无喜,问道:“为何?”
舒良见状,心里仍是七上八下的,道。
“皇爷容禀,奴婢曾听于少保说过一句话,天位既定,宁复有他,皇爷既非监国,亦非摄政,太上皇禅位于陛下,乃是布告天下,举国皆知之事,焉有反复之理?”
“何况,太上皇执意亲征,土木一役,文武百官,军民将士死伤无算,全赖皇爷力挽天倾,论社稷之功,明君之象,太上皇岂及皇爷十之一二?”
说着,舒良偷偷的打量着天子的神色,见天子并无不悦,方又大着胆子道。
“皇爷恕罪,奴婢斗胆,说句大不敬的话,咱们大明的家法,虽是立嫡立长,但若是列祖列宗在世,瞧见他们呕心沥血打下的江山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也必会将天位交于陛下。”
“如此种种,群臣百姓心里,想必也有一本账,即便太上皇南归,为大明社稷着想,皇爷也不该让位。”
应该说,作为天子家奴,这番话说出来,其实是僭越本分的。
但是,天子既然问了,此刻又没有旁人,舒良狠了狠心,也就说了。
只不过说完之后,他却仍然感到心中忐忑的很,生怕自己哪里说的不妥当。
倒不是舒良的心理素质不够好,而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敏感了。
短短的片刻时间,舒良却觉得过了无比漫长。
听了舒良的话,朱祁钰轻轻的叹了口气,眼中却闪过一丝冷意,道。
“你说的对,有些事情,列祖列宗只怕是也看不过眼,只可惜,有些人却不这么想……”
入宫觐见
雨声萧萧,舒良望着负手而立的天子,心中慢慢安定下来,想了想,舒良大着胆子问道。
“皇爷,您说的,是朱大人?”
朝中有人一直在暗中图谋迎回太上皇,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从那一次镇南王一案之后,朝中大臣,多多少少都对此有所觉察。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错事,所以大家也都闭口不言。
舒良执掌着天子耳目的东厂,自然知道的事情更多,应该说,整个朝堂上下,没有比他更清楚内情的。
可即便是他,所得到的所有消息当中,也断没有任何人寄希望于,太上皇归朝之后,能够重坐皇位。
英国公府那帮人没有,宫中的孙太后也没有。
他们图谋良久,为的只是早日将太上皇迎回京师而已。
但是舒良跟在天子身边这么长时间,深知天子从不会无缘无故的发问。
前后这么一联系,很快就将目标定位到了朱鉴的身上。
话音落下,入耳仍是一片雨声。
就在舒良以为自己问的太过冒失的时候,终究还是得到了答案,天子的声音平静,既没有说是,也没有否认。
只是叹了口气,声音平淡道。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简斋先生,懂得何为真正的大义,囿于所谓礼法者,何止薛瑄一人?”
于是,舒良便明白,自己所猜测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