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打了~”
“哎呀,快住手吧。”
“张老三赶紧住手。”
“爹,求求你别打了~”
人群中闹哄哄的,大家纷纷开始劝阻。
夏钰不由站了起来,伸着脖子张望着,但视线被那群村民完全遮挡着了,根本看不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像有人在打架?”
宋少钦暗暗拉住她的手,免得一不注意她人就冲过去了。
“别看了,他们村里的族老会管的。”
夏钰低头看了看被拽住的手,哭笑不得,“放心,我不过去。”
她这人虽然有时候会多管闲事,但也不是所有的闲事都会出手,她也是要看人的好嘛。
“二夫人,徐婶子那边已经做好午膳了,咱们还是先去吃饭吧。”麦冬连忙出声提醒。
闻言,夏钰瞬间有些怀念徐婶子做的饭菜了,“走走走,吃饭!”
**
午饭后,夏钰与宋少钦也顾不上休息了,他们俩带着宋父二人立马召集了队伍的核心人员开了一个小会。
主要就是商讨出一个章程来,比如接下来的落户问题,以及他们落户后该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等等事宜。
一个时辰后,押送队伍再次启程上路,逃难的村民立马跟在队伍的后边,或许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太好,所以他们并没有紧紧的跟随,而是不远不近的走在后边。
这次押送队伍前行的方向不再是荒郊野岭,而是朝着人多热闹的县城走去。
宋云汐姐妹俩跟着夏钰坐在新的电三轮车上,前面驾驶座的是李江与虎子,至于宋少钦则与他爹与二叔几人坐在一起,因为他们还要商讨一些事情,所以女眷跟男人们是分开坐车的。
“那些小孩太可怜了~”
宋初莹双手托腮,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跟在车后费力赶着路的村民,人群中大约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正满头大汗的跟在父母身边。
他们不像押送队伍里的孩子,一路上还能或抱或背着走,而他们甚至都没有被自家父母牵着,完全是靠着自己独立的走路。
当然,并不是他们的父母真就如此狠心,一点也不心疼孩子,而是这群逃难出来的村民,除了八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包袱之外,其余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着行李包袱。
有挑着担子、有推着板车、有背着竹篓、有挎着篮子、还有肩上扛着麻袋的,就连十来岁的孩子背上都有一个小背篓,或是挎着一个小布包。
总之,没一个人的手里是闲着的,因此他们是真的没有多余的手牵着年幼的孩子走。
“.....”
夏钰与宋云汐都默不吱声,这事还真不好回答,她们如今的确有些条件与能力,但也不能见谁可怜就帮助谁吧?
那这世上可怜的人多了去了,她们不可能拯救天下人吧?
就是有着金手指的夏钰,也不敢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可以拯救天下苍生,更何况她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与宽阔的胸襟,毕竟她就是个普通的小人物。
第三百〇六章,苍山镇
“哎~”
宋初莹学着大人唉声叹气的模样,人人的小儿大大的叹着气,这画面别提有多好笑了。
夏钰忍不住笑了,“你又叹什么气呢?”
“喏~夏姐姐,你看到人群里那个穿着灰布衣裳,裤脚还短了一截的小姑娘吗?”
宋初莹歪着身体整个人都靠在夏姐姐的身上,她努着下巴朝着不远处的人群示意。
夏钰不由顺着方向望去,扫了几眼才发现莹姐儿口中的那个小姑娘,瞧着身形瘦瘦小小的,头发有些乱糟糟的,巴掌大的脸上一片寡黄色,显然是长期吃不饱造成的营养不良。
而她身上的衣服也很老旧,应该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也不知道缝补了多少次,衣服上已经带着好几个补丁,脚上的草鞋直接露着脚趾头,一眼看去,就属这小丫头最可怜样。
“看到了,怎么了?”
宋初莹叹着气说道,“午间休息那会,那些村民不是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吗?就是这小姑娘的爹在打她的娘亲哩~”
“啊?”宋云汐很是惊诧,不禁拿起丝帕掩着嘴。
夏钰反而好奇的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她们大人都不知道的事,她一个小屁孩哪里得知的?
“对啊,你什么时候跟她们那么熟悉了?”宋云汐也一脸好奇的看着自家堂妹。
宋初莹扬起下巴,“嗐~我当然是自个瞧见的啊!我吃完炸鸡就去草丛里小解,回来的时候正好就瞧见了,于是我就溜进了他们的人群里,凑巧几个婶婶在说着她家的事,我就听了一耳朵。
那个小姑娘叫张六丫,她上面有五个姐姐,听说前面的四个要么卖了,要么换了彩礼钱,现在就剩她跟她的五姐姐了,她爹想要生儿子,但她娘好像生不了,所以她爹就经常打她娘,你们说,六丫她爹是不是太讨厌了?”
宋云汐轻声道,“呃....自古以来男人都希望能有传宗接代的男嗣,六丫她爹想要儿子的想法也没错...”
顶着堂妹质疑的目光,宋云汐连忙道,“但他作为丈夫,怎么都不该打自己的妻子,毕竟妻子才是陪伴他到老的人。”
或许自小受到宋家和谐友爱的氛围熏陶,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宋云汐与宋初莹,并没有受到任何重男轻女的不公平对待,其次,她们也没有觉得为人妻子就要低声下气、委曲求全的认知与观念。
虽然她们知道外界的世界跟她们家的情况不太一样,但知道是一回事,有没有受到教育又是另一回事了。
宋家在孩子的教导上,一向比较遵从孩子的本性,并不会过多的扭转或固化孩子的性格,作为武将世家,他们多了几分散养随性的方针,所以宋家的几个孩子,性格各有不同,且都保持一颗赤诚又至善的心。
即便要谋划什么,宋家人也更偏向阳谋的路线。
当然,宋少钦是个例外,他算是宋家的一个‘异类’,宋父也曾好几次私下嘀咕,他们一家子人的心眼都长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就是就是!六丫她爹真的太过分了,他怎么能当着大家的面打自己的妻子呢,而且当时六丫还在呢,她都吓哭了。”
宋初莹到现在说起来仍然感到很气愤,她自小看着父母恩爱长大,就是大伯与大伯母也是互敬互爱,包括大哥跟大嫂也是恩爱有加,所以,她实在很难理解一个男人为什么能动手打自己的妻子这一行为。
“好了,你气什么?这样的事情多着呢,你气得过来吗?”
夏钰好笑的摸了摸莹姐儿的头,这样的事别说古代了,就是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也照样有家暴发生呢。
这事想要改变男性,扭转他的想法是万万不可能的,家暴只有零次与无数次,真想从家暴中解脱出来,只能靠被打的女性自己了。
要么待在坑里继续挨打,要么果敢的跳出大坑,只有这两种选择,没有可综合的选择项。
宋初莹气呼呼的双手环胸,“我就是生气嘛~六丫太可怜了,听那几个婶婶说,六丫在家也经常挨打受骂,她家里人都可劲的使唤她们母女仨。”
“好了,别人的家事外人是帮不上的,除非她们自己有决心,不然别人就是想搭把手也没用。”夏钰耐心宽慰。
老实说,这个世上的确有很多可怜的女人,但也有很多怒其不争的女人,如果不是自身彻底想通,没有觉醒的意识,其他人说再多也无用。
宋云汐点头赞同,“夏姐姐说的言之有理,莹姐儿,你也别恼了,咱们也管不了别人的家事,你明白嘛?如果你真心疼六丫,你可以找机会私下给她一些吃的,至少可以让她填饱肚子。”
“嗯,我明白了。”宋初莹瞬间垂头丧气的应着,显然她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酉时一刻(下午五点十五分),押送队伍赶在天黑之前赶到了流放地苍山县。
南蛮只是对整个南州府的另一个叫法而已,而苍山县则是整个南州府最荒凉、最偏远的县城,在苍山县的下边还有三个小镇。
但流放犯人的交接工作需在是县衙完成相关的手续,再由掌管户籍的主薄分配落户的地方。
至于县下的三个小镇?其实条件都大差不离,只是地理环境略有些不同而已,经过一番商议后,宋少钦等人选择了平沙镇。
当然他们流放犯人肯定不会落户在镇上,哪还算劳动改造吗?
所以,最终被分配到的地方肯定是小镇下边的穷乡僻壤。
众人之所以选择平沙镇,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其他两个小镇下边的村子基本都有固定的宗族群体了,只有平沙镇下边的村子比较稀少,宗族关系也不盘根错节。
宋家无意与其他人争什么底盘,他们宁愿选择一个条件最差的地方,也想有个安宁又清静的居住环境。
反正不管安置在哪个村落,上面的人也不会分一座好房子给他们,环境条件不用问也知道好不到哪里去,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一步步改善。
既然如此,他们也没什么可纠结顾虑的。
第三百〇七章,落户
“你们就在这等着,我进去做交接。”
胡大志交代了一声,就拿着文书进入了县衙之中。
而跟在后面逃难的村民,也由他们的族老跟村长作为代表,拿着大家的户籍进入了衙门办理落户事宜。
大约三刻钟后,胡大志与族老两人走了出来。
“户籍办好了,你们拿着这个去平沙镇的白云村找村长就行了。”
胡大志一边说着话,一边把众人新办理好的户籍分发给大家。
好在皇上没把宋家人流放到边关充作军户,否则宋家男儿一辈子都要顶着军户的身份了,这可是说是最卑贱的身份了。
不过想想也明白,当今那位就是再蠢笨,也不会让宋家再接触军队上的事,毕竟宋家世代都是武将出身,那位本就忌惮宋家的兵权能力,又岂会让宋家的男儿进入军营呢?
而在东楚无非就两种流放方式,一个是充作军户,有什么战役就会率先被推出去挡阵杀敌,而另一种就是流放到苦寒之地。
一般流放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朝廷认为这种刑罚,不仅能够很好地惩罚罪犯,还能增加偏远地区的人口数量,让他们通过常年的劳作悔过。
这种流放没有强迫性的劳动,相对要自由轻松一些,至少没有人一直监守在旁边,但没有圣旨召回的话,那犯人们这一辈子都不能离开流放地。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在落户的平沙镇地界活动,一旦离开就视为抗旨不尊,抓住了就会直接击毙。
但相比前一种惩罚手段,这种困在一个小地方的流放方式已经好很多了,这还多亏了宋家是武将的身份,否则他们一家肯定会被充作军户,男儿还好,也就是体力活,但女眷们就要受苦多了。
“劳烦了。”宋少钦接过自家人的新户籍。
夏钰好奇的凑过去,“我的呢?”
宋少钦找出夏钰的新户籍递给了她,趁着这次统一办理户籍的机会,他特意让胡大志在交接的时候,帮着给钰钰也办理了一个身份证明。
当然,她的户籍是花钱打点下来的,毕竟她在这个时代完全没有家族根源,而往后她还要在这个时代生活,那必然也需要一个身份户籍,
在东楚官衙对户籍的管控还是很严格的,如果被盘查身份的时候,没有户籍信息的话,绝对会被当成敌国奸细抓起来。
但好在古代不像网络信息发达的现代,在信息登记上还不完善,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可以钻,比如,只要有钱有关系就可以找官衙里的人,就可以随便找个由头重新办理一个户籍。
“我看看呢。”
夏钰对于自己在古代的‘身份证’很是好奇,接过所谓的户籍仔细端详了起来。
这个户籍也就是用某种木质制成的腰牌,外观形状像鱼一样,也称之为‘鱼符’,分左右两片,上凿了一个小孔以便系佩。
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体印纹,右半边的纹路像是“长寿”二字,雕刻的应该是吉祥用语,另一面刻着持牌人的姓名及落户信息。
总之瞧着还挺像一回事的。
“宋老爷,我们就先行一步了,明日城郊见。”
族老与村长来到宋家人面前,朝着为首的宋父拱手道别,此时天色渐暗,他们必须尽快出城找一处落脚的地方,不然等天完全黑了就不好走路了。
老实说,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帮人竟是朝廷流放的犯人,从一开始遇上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什么权贵人家在举家迁移,为了路上的安全,才特意安排了官差护送呢。
毕竟他们身上没有任何锁链枷锁,还穿得十分得体,最重要的是他们驾驶乘坐的车子,简直是闻所未闻,当时都惊掉了他们的下巴。
整支队伍可以看得出有两三股分支关系,但也看得出他们都是以其中一家人为首,直到方才要办理户籍的时候,他们才得知这个队伍竟是押送队伍。
可通过这几天的接触与观察,他们也不傻,看得出来这些官爷跟那些所谓的犯人,关系十分要好,甚至还隐隐以宋家为首的感觉。
再说了,谁见过流放犯人像他们这样的?有奇特的车子乘坐,还有满车的物资与随从,根本就看不出一丝丝流放的悲惨与落魄。
显然这其中有什么内情,不过他们就是个种地的老百姓,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所以也识趣的没有多嘴多问。
而且在这几天的接触中,这些犯人给他们的感觉完全不像是为非作歹的坏人,比起那些土匪流寇,这些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好人了。
特别是宋家人,最初还熬煮了热粥给他们暖和身体,私下还会给孩子们零嘴,而且面对他们的时候,眼神也没有任何的鄙夷之色,态度十分亲和。
这样的人,能是什么坏人?
即便是流放犯又如何?至少这些人从未有害他们的意思,相反对他们还抱有几分善意,所以,即使知道了他们的罪犯身份,族老与村长也依然决定跟随他们落户白云村。
像宋家这样的人,哪怕落到了如今这样的境地,那也是他们高攀不起的人物,何况在他们看来,像宋家他们这样的人物,迟早有翻身扶摇直上的时候。
总而言之跟着这样的人物,是他们全村人的福气!
“好,两位明日见。”宋父诚然的拱手回礼。
如今天色已晚,他们已决定今晚就在县城的客栈留宿,明天一早他们一行人就要去白云村报道,而胡大志一行押差也会返回京城复命。
今晚留宿客栈也算是为他们一行人践行了。
至于这些逃难的村民?他也深知他们的条件有限,也不好开口让他们跟着住客栈,毕竟住客栈的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以他们宋家的条件确实有能为他们支付房钱,不过他们并没有这个想法,他们不是救济天下的菩萨,即便要帮助人,那也要看情况,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他们还不至于有菩萨那般普度众生的心肠。
第三百〇八章,白云村
再者,他们如今初来乍到,对于苍山县这边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可不想如此冒风头,带着五六十号的人入驻客栈。
就是他们也在进城的时候换上了旧衣,还重新挂上的铁链枷锁,甚至把所有的车子都停在了县城外,由麦冬、李江与虎子三人负责看守。
不过这族老与村长倒是十分明理又极有分寸,完全没有要傍着他们讨要好处的意思,倒是让他高看了几分。
这样的人以后倒是可以处!
等村民们离开后,胡大志连忙让兄弟们打开了大家身上的枷锁铁链,如今他们已经得到了新户籍,相当于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宋家等人自然不用再戴着这些东西了。
“谢谢胡领头。”
“总算可以安定下来了。”
“这苍山县瞧着有些小啊。”
一歇下身上的枷锁,众人就开始对着四周的环境打量起来,神色十分的轻松愉悦。
紧跟着,胡大志直接就地宣布了队伍的解散,让众人自行活动安排,只要明早到白云村报道就行了,接下来的行程活动他们押差就概不负责了。
“好好好,谢谢胡领头。”
“我们都知晓了,放心吧。”
“县城的东西肯定比镇上的齐全,趁着现在还有些时间,咱们得赶紧去采买才行。”
“那我们就先去逛逛了。”
明天就要去白云村安家落户了,不用问也知道村里肯定是要什么没什么,别指望还有什么锅碗瓢盆了,听说白云村总共才七户人家,连个村子都谈不上,去白云村生活基本上什么都没有。
以后他们估计也没什么机会再来县城了,所以只有趁着现在,把生活中一应物品都买齐全了,否则明天都无法开火正儿八经的做顿饭吃了。
于是,除了宋家与胡大志一行人率先回客栈休息,其余人都在县城各处奔走,采买生活物资。
**
翌日,卯时四刻(清晨六点),苍山县城外。
“一路注意安全。”
“希望很快就能相见。”
“好的,你们也要多多保重啊。”
一番道别后,相对而立的两支队伍,一个队伍朝着城外左边的小路而去,一个队伍走向了城门外右边的官道,两支队伍就此分离。
昨晚在客栈,宋家等人特意为胡大志一行人置办了几桌酒菜,为他们践行,也感谢他们一路上的照应。
今早离别之前,夏钰与宋少钦商量过后,特意赠送了一辆物资车给他们,车上包揽了一些吃食干粮、医药物品、外加一些防身武器。
这是他们对胡大志投诚所表示的心意,也是希望他们归来的一路上能够更顺利一些,他们俩也不想他们在路上出个什么事情,宋家的建设队伍还是很需要他们这些合作默契的伙伴。
而胡大志与许老四、大牛三人早已明确表示要跟随宋家了,至于其他人还处在犹豫之中,当然并不是他们不相信宋家,而是他们还有家人在京中,他们无法确定家人们是否愿意举家迁移。
毕竟举家离开熟悉的故土,去到一个全然陌生且还什么都没有的地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夏钰与宋少钦也表示理解,也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管剩余的押差他们是否愿意,俩人还是为他们在路上的日子备了些物资,哪怕他们不再返回,就当是对他们在押送路上的照应表示的感谢吧。
**
另一边,宋家为首的队伍朝着平沙镇驶去,离开县城后他们就再次驾驶上了电动三轮车。
至于那群逃难的村民只能照旧的跟在车后了,不过宋家等人都坐着电动三轮车,之前闲置下来的人力三轮车与手推车就暂时借给了村民使用,让那些年龄较大的老人也能有个歇脚的代步工具。
而年龄较小的孩子,夏钰招呼他们挤上了他们的电三轮,其他人就只能自己走了。
这样一来,也能稍微加快点队伍行进的速度。
昨日大家在苍山县就已经把一应的物资采购的差不多了,所以一行人并没有在平沙镇停留,眼下大家也无心去观赏平沙镇的风貌,直接就驶向了他们的目的地。
巳时五刻(上午十点左右),大部队顺利到达了白云村,从苍山县到目的地,大约花了两个多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如果全程驾车行驶的话,可能顶多就三个小时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想从白云村去一趟苍山县,来回走路的话几乎就要耽搁一整天了,而平沙镇到白云村也就半个时辰的路程。
“这就是白云村?”
看着一片荒芜,连个像样的村口标志都没有的白云村,众人不由面面相觑。
“啧啧!还真有够荒凉的。”
“这里确定有人住吗?瞧着完全不像是有人生活的样子。”
“就是啊,我都感受不到一点人烟气息。”
虽说在来之前大家就已经做好了村子条件环境不好的心理准备,但也万万没想到这白云村比他们预想的还要不如。
要不是堆砌的石块上插着的木板上弯弯曲曲的写着‘白云村’三个字,他们真不相信这里有一个村子,说是一片荒郊野地都不为过。
“走吧,进去看看,也别杵在这里了。”
宋父直接迈步向前,率先进入了村子,其余人纷纷下了车,跟在他的身后进入了村子里,而负责开车的人则慢悠悠的缀在人群后面龟速移动。
“这个村子也太荒凉啊,房子都看不到一个。”
“不是说这个村子有七户人家吗?怎么一个人影也没瞧见?”
“对啊,也没看到有什么菜地之类的,这里人难道不种庄稼吗?”
“好安静啊~”
“快看,前面有个茅草屋!”
一行人大约走了一盏茶的时间,总算看到了有人居住的房子。
此时,一个十来岁、皮肤黝黑的男娃从茅草屋里走了出来,直接就对上了栅栏外黑压压的人群,一眼看去几乎全是人。
“我滴娘吔!爹!爹!快出来啊,来了好多好多的人啊~”
第三百〇九章,李氏一族
很快,一位约有三十来岁的男人从茅草屋里走了出来,男人穿着灰扑扑的粗布衣裳,也不知道在忙活什么,身上沾满了草屑,头发也有些缭乱。
男人看着门外站着黑压压的一群人,他顿时瞪大了眼睛,真是稀了奇了,他们这样的鬼村竟然来了这么多人?!
真是活久见啊。
“你们是...?”
男人一边整理着衣着,一边上前询问。
“请问村长家在何处?我们是来入户白云村的。”宋父上前拱手表示道。
“什么?你们要住在白云村?”
男人惊讶的拔高了嗓门,表情是遮掩不住的难以置信,看着一群人的眼神就跟看傻子一样,似乎对他们入户白云村的行为很不理解。
“你们确定要在白云村落户?你们来之前没打听过消息吗?”
宋父爽朗的笑说道,“十分确定,我们已在县衙办理了户籍,如今也是这白云村的一员了。”
“兄弟,听你的语气似乎我们不应该选择白云村,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一旁的宋穆尧很是好奇,他一上前就十分自来熟的搭上了对方的肩膀,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闻言,男人顿时一脸了然,随后语重心长的说道,“看你们这样,就知道肯定在落户之前没找人打听过吧?平沙镇是整个苍山县最荒凉的小镇,每年的收成加起来都不到其他县城的四成。
而其中就属咱们白云村最为贫瘠,是平沙镇下边三个村子里最荒凉的,你们一路走来也看到了吧?咱们村里连一块像样的庄稼地都没有。
倒不是咱们懒惰不愿种,而是这里的沙土地根本就种不出粮食来,若非无奈,谁会愿意来白云村安家落户啊,就是去隔壁的两个村子也好过白云村。”
“啊?不会吧?”
“白云村有这么糟糕吗?”
“一点粮食都种不出来?”
“那咱们吃什么啊?”
“咱们就是靠种地吃饭的农家子,不种地那哪行呀!”
“这可咋办呢?”
“难怪这个村子如此荒芜了,敢情是这样。”
“可咱们的户籍都办了啊,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
男人的话刚说完,宋家等人还没说完,倒是人群后面的村民们直接咋呼了起来,大家的脸上都透着焦急又担忧之色,那模样像是天要塌下来似的。
其实也不怪大家如此忧心忡忡,这些逃难的村民本就是孤注一掷的跑来南蛮,唯一心有安慰的就是可以任由他们开荒种地,种出来的土壤都算他们的,他们常年跟土地打交道,最不怕的就是辛苦。
如今好不容易落了户,可显然实际的情况跟他们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在此之前,他们心里就想着,就是再差的土地也不至于一点粮食也种不出来,那肯定是当地的人不擅长种地。
然而没想到这土壤是真的种不出粮食来啊!
现在仅有的精神慰藉也没了,这让一路上撑着一口气的村民如何接受得了?这无疑是浇灭了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
而站在前边的宋家等人的反应,就没有村民的情绪那么强烈了,倒不是他们不在乎粮食,而是这一行人从未接触过农务,对种植这方面压根就没什么概念。
即便落到现在这样的处境,但对毫无经验的他们而言,至少目前大家完全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所以哪怕听了男人讲述的困难,他们也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一行人里除了宋家因为是武将常年征战的原因,对农务之事稍微了解几分以外,曹文两家更是读书人家庭,完全没接触过半点农务。
就连那十几个犯了事被流放的人,在此之前也是在京城混吃混喝过日子,哪曾种过地啊?
宋家人之所以完全不担心,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家人不是种地的料,也没指望之后真就老老实实的靠种地过日子了,他们习武多年可不是白练的,进山打猎或是做一些手工活拿去卖,也能养活一家人子人。
更何况他们暗里还有些家底,这心里有底气,自然不会太发愁。
至于曹家及那十几个人流犯,那完全就是虚度日子的人,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根本不会过多的考虑未来的事情。
文家人心里自然也有忧虑,但因为有宋家在,他们的情绪就没那么明显而已。
“好了,都安静点,吵吵闹闹的像什么样。”
李村长见村民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连忙出声呵斥着众人,之前逃难的时候不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吗?
现在这般又是闹哪样?没得给他们李家村丢脸,没瞧见贵人们都不担心吗?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在慌什么?真是一点都沉不住气。
既然贵人们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白云村,那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昨晚上他跟族老们也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不管是见识出身、还是学识头脑,他们这些泥腿子自然是比不过的,既然自知自身不足,那就学着紧跟优秀又聪明的人做事。
难得他们有机缘遇上这样的贵人,或许是老天爷对他们村的另一种补偿,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村里的后生们考虑啊。
如果他们赌对了,说不定就能为孩子们谋一条出路,他们虽然没什么见识,但有些道理还是明白的。
“.....”
村长一声吼,村民们立马噤了声,他们一群人都来自李家村,村里大多数人都姓李,而村长一家一直以来在村里都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与威信。
因为村长跟族老基本都是出自他们家那一脉,在村里有着绝对的权威,所以,谁也不敢得罪或是忤逆村长跟族老。
在村民心里有时候村长跟族老说的话,那可比一些里长镇长还管用,而且村长一家也是他们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家。
因为村长家的男孩到了年龄都会送到镇上的私塾读书,虽然当年村长李鸣没有什么天赋,但他的小儿子却很有读书的天分,在去年考取了童生,也是他们李家村第一个有名头的读书人,未来必然不会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