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善长步入朝堂,满朝文武的目光瞬间聚焦于他。
由于江浙事件影响恶劣,不仅淮西一派官员人人自危,连非其党羽也受到牵连,其中户部更是首当其冲,陷入窘境。
“微臣李善长,参见陛下。”
李善长踏入殿内,第一时间伏地叩拜。
朱元璋冷峻的眼神扫过他,却没有示意起身。
“你们,可有人有良策解决江浙之事?”
朱元璋面色阴沉,暂时搁置对李善长的质询。
当前重中之重,是平息江浙路的乱局,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威胁到大明根基。
一场民怨沸腾的暴动起义,足以颠覆一个看似强大的王朝。
六部尚书面对朱元璋的问题,一时无人应答。
片刻之后,兵部尚书打破沉默:
“陛下,那些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需调遣大军前往镇压就好了。”
“关键在于民心不安,加之江浙路经济体系可能因此崩溃。”
江浙路这场动乱源于银钱纠葛,无论是商人投资还是百姓购房的钱财,皆被贪墨,涉案金额高达亿两白银。
虽然已追回八千万两,但缺口依然巨大。
户部侍郎郭恒心惊胆战地禀报:
“陛下,经过详细核算,收回的八千万两白银远远不足以填补江浙的巨大亏空。”
“且此事波及甚广,已然撼动了整个大明的经济体系,即便从国库调拨资金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江浙问题的出现,让户部受累之余,也让整个朝廷陷入风雨飘摇。
郭恒的一席话,令本已面色铁青的朱元璋,心头更添压抑之感。
此刻,一直匍匐在地的李善长心知肚明,他必须施展以退为进的策略。
“陛下,微臣治理不周,致使民间怨言四起,加之年事已高,力有未逮,恳请陛下开恩,准许微臣告老还乡,臣愿以余生之力赎罪。”
李善长在这沉闷至极的朝堂上突然发声,话语掷地有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尤其是他提出的告老还乡之举,无疑堵死了其他大臣们潜在的退路。
六部尚书们顿时用满含愤慨且无奈的眼神看向李善长。
威名赫赫的李善长尚且要告老还乡谢罪,他们这些尚书又该如何自处?
集体辞职吗?
然而,面对江浙一带这等棘手难题,他们却又实在束手无策。
兵部尚书在万般无奈之下,硬着头皮提出辞官请求:
“微臣身为兵部尚书,对此事监察失职,愿辞去官职以示负责,请陛下批准。”
这一举动如同一个导火线,其余五部尚书也纷纷表态,一时间,朝堂之上,辞官之声此起彼伏。
场面极为罕见,堪称大明建国以来的一大奇观。
朱元璋冷峻的眼眸中闪烁出锐利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