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过去,燕云军凭借精良装备和火器优势,逐渐占据上风。
经过数次交锋,阿史那贺鲁军队颓势尽显。
短暂调整后,朱棣果断下令发起总攻。
阿史那贺鲁眼见己方士兵溃败如潮,怒火冲天,痛斥手下:
“一群废物!”
“耗费一月有余,连燕国城门都未能攻破,反倒连连败北!留你们有何用?”
草原军心彻底崩溃,士兵们丧失斗志,纷纷请求撤退。
“将军,撤吧!”
“我们不是对手!”
阿史那贺鲁见大势已去,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
“撤!”
尽管他傲骨凌云,却也不愿拿生命做赌注。
然而,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燕云军,仅凭残兵败将,又怎能轻易脱身?
很快,阿史那贺鲁率领的队伍被朱棣的铁骑密不透风地围困起来。
目睹这令人窒息的一幕,阿史那贺鲁胸中涌动的愤怒与无奈如同巨石般压得他无法呼吸。
作为草原朝廷赫赫有名的猛将,他受命出征,却始终未能盼来哪怕一丝救援的迹象。
这使得阿史那贺鲁的心境犹如冬夜里的湖水,冻结成一片绝望的寒冷。
此时,阿史那贺鲁旗下的士兵们在败局已现的事实面前,纷纷无力地丢弃武器,垂头跪地。
在那黑压压的万千兵马之中,唯有阿史那贺鲁昂首挺立,目光如刀,冷峻且坚毅地直视着那位身跨骏马,气势逼人的朱棣。
“阿史那贺鲁,草原朝廷众多武将中能入本王眼帘的不过区区几人。”
朱棣洪亮的声音穿透战场的喧嚣,:只可惜拓跋青已驾鹤西去,否则,本王倒很想领略一下他的武艺。”
朱棣的话语仿佛一根细针,刺中阿史那贺鲁心底最柔软处,使他的面容瞬间浮现出复杂难辨的神色。
尽管朱棣是敌人,但他的光明磊落却让阿史那贺鲁在心底暗暗敬佩。
尽管败在他手中令阿史那贺鲁无比痛苦,但他也清楚,此刻的局势早已没有任何扭转乾坤的可能性。
“本王愿接纳你于帐下,只要你愿意投诚,本王必将厚待于你。”
朱棣直截了当地说:“此役已持续多时,想必你已无数次向草原朝廷发出求援信号,甚至可能联络过其他部族寻求帮助。”
“然而,至今无一支援军踏足此地。这足以说明你们部族之间尔虞我诈,人心离散。”
“如今你兵败于此,即便你能侥幸逃生,回归故土也只会被视为丧家之犬,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何不改弦易辙,随本王一起开疆辟土,共创一番惊天伟业?”
朱棣语重心长,话语中没有半点轻蔑或嘲讽,只有满满的诚意和期待。
阿史那贺鲁听着这些话,内心的波澜逐渐泛起涟漪。
他深知自己并非普通士兵,在草原朝廷朝廷中享有尊崇地位。
尽管遭受朝廷背叛,但他的主公一生为草原朝廷披肝沥胆,他怎忍背弃,转投其曾经的宿敌?
况且,朱棣难道不怕他成为潜伏的草原朝廷内奸么?
“你应该知道,本王的麾下,有许多人与你一样,同样是来自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