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运力岂不是大幅提升?”
“再者,我早前是不是提到过大明资源有限,工程资金紧张?”
“在这样的条件下,诸位还忍心质疑我所造之物不尽人意吗?”
赵行讲到这里,特意停顿下来,目光扫过全场,等待他们的回应。
他的言下之意直截了当,让朱元璋和满朝大臣们都听得明白。
当初那个坚决反对修建汽车的人就是他自己,而现在之所以汽车工程落成,完全是因为顶不住朱元璋的强硬施压。
此言一出,刚才还对他提出质疑的那些朝臣们,此刻竟然没有一个敢正眼瞧向赵行。
赵行冷哼一声,紧接着质问道:
“说到劳民伤财,耗费巨资这些问题,你们这些人难道连基本的账都算不清楚吗?”
“铺设公路,造汽车的钱,是不是早就通过汽车站周边商业的繁荣赚回来了?”
“现在有谁能站出来,告诉我,这公路工程究竟是怎么亏的?具体亏了多少银子?”
“再说劳民二字,你们没看见多少老百姓因为参与公路建设赚得盆满钵满,自家破旧的房子翻修一新,甚至有人还买了好几套房子?”
“那些过去住在漏风漏雨破房里的百姓,现在都搬进了汽车站附近的新宅,过上了安稳日子。”
“那些曾经流浪街头的人,不仅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还在车站周边做起了小生意,足以养家糊口。”
“如今大明人口猛增,不就是因为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才有条件,有心情生儿育女吗?”
“那么,现在谁敢站出来,跟我好好掰扯掰扯,这汽车到底哪里不好?”
“又损害了大明的什么利益?”
“陛下,你觉得呢?”
赵行突然将矛头转向朱元璋。
一席话下来,群臣都被赵行说得哑口无言。
十二个时辰就能送达,虽然每次载人不多,但算起来,不到半个月就能完成整支军队的运输。
这速度比以前几个月的急行军快了不知道多少!
经赵行这么一分析,朱元璋的情绪也慢慢缓和下来。
细细琢磨,正如赵行所说,大明在这个工程上其实并没有亏。
谈到投资过大,哪怕砸进去再多银子,赵行不仅全数收回,而且收益还在持续攀升。
从输送兵力的角度看,虽未达到理想状态,但比起传统方式,速度已经提升了数倍。
总结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公路工程都不应被视为决策失误。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元璋不再纠结于运力问题。
“那汽车运行起来,消耗是不是很大?”朱元璋又问。
赵行立即回应:“燃料费用确实不低,但以我大明的财力,完全可以承受。”
赵行做事谨慎,既然决定造汽车,肯定早就考虑到后期运营成本的问题,绝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此刻朱元璋担心的并非运力,而是汽车运行成本过高导致得不偿失。
对此,赵行心里早有打算。
“陛下,臣建造汽车,考虑的不只是战时的便利,更是它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