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的这一番质询,让赵行认识到他非但不愚笨,反而思维敏捷,精于算计。
遗憾的是,这份机敏只服务于个人私欲,未曾顾及大明的长远大计。
这般格局与见识,注定了他的道路不会长远。
赵行并未因蓝玉的疑虑而乱了阵脚,依旧保持那份从容不迫。
面对质疑,赵行不温不火地道来:“此事自有军务部和殿内大学士商议,制定相应规矩。”
“每位军官学习完毕后,将面临考核,依据成绩来调整职位高低。”
“这套考核体系在大明军队内普遍实施,确保了每个人的公平。”
“蓝将军应信赖朝廷,此乃军政两界共同研讨,且已得到陛下首肯,绝无私弊,也不会损及任何将领的权益。”
“即使是暂时接替万户职务之人,也要经过兵部,军务部及各地指挥官的严格审核。”
“军队建设维系着大明的安危,无人敢轻视,就连陛下也慎之又慎。”
“故此,蓝将军请放心,陛下心中有秤,无需过分焦虑。”
赵行之言,既像承诺,又似借皇威施压。
他之所以如此说,正因为看透了蓝玉的心思。
蓝玉图谋军权,以期与朝廷相抗衡,让朱元璋不敢轻易对他动手。
朱标他不怕,但对朱元璋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
如今朱标尚未正式接手,蓝玉自然要牢牢把握住手中的枪杆子。
没了军权,便失去了安全感。
提及朝廷与朱元璋,蓝玉即便心中尚存一丝不安,也只能选择遵从。
毕竟,赵行在此事上表现得公允有加,若非蓝玉本人过分敏感,担忧过多,送万户进修之事本就无可厚非。
加之其他军区将军及兵部尚书均无异议,蓝玉即便是想唱反调,也显得孤掌难鸣。
少数服从多数,蓝玉的反对显得苍白无力。
“既然这是朝廷的决策,我相信赵大人自然会遵循圣意行事。”
“陛下既已拍板,我自然无异议。”
蓝玉不得不表明立场,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内心深处,他暗暗祈愿,这一切只是自己多心,提升将士素质确为朝廷之本意,别无他图。
虽不再公然抵制,他却暗下决心,对西北军的掌控,绝不会轻言放弃。
至于他那些义子的命运,已非他所能主宰。
蓝玉释怀之后,其他军区将领更无异议,改革方案就此拍板。
随后,在兵部,军务部与各军区将帅的通力协作下,万户以上军官分批次离岗进修的军队革新大幕缓缓拉开。
……
一晃眼,军队中对万户以上将军开展的学习提升计划,已悄然过去半月有余。
这一日,蓝玉的义子们个个面沉如水,齐聚于蓝将军府邸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