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八年(1138年)正月,由于金国北撤,伪齐刘豫没有发挥代替金人统治中原的作用,因此被废黜。金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宋朝廷也看到了和谈的希望,就赶紧派遣人员进行和谈。
左正言李谊也上奏说:“金人攻入汴都以来,西北之民感恩戴旧,襁负而归,相属于路,此大概是上天所以振兴我们大宋的原因吧。臣希望朝廷在淮南、荆、襄侨建立西北诸州郡,分别处置归正之民,给他们以闲田,贷给他们以牛具,使他们各自遂其耕种之业;而又让他们的亲戚故旧同为一个处所,相爱相恤,不异于乡间闾里。这样就会使中原之人,同心效顺,敌人的阴谋,定当不攻而自屈了。”宋帝赵构敷衍地对他说:“朕以前对此类事情已经多次下诏安排了,就让诸路宣抚司依据以前的要求适当措置一下吧。”
这时,伪齐武显大夫、知寿州宋超,率军民来归,合门宣赞舍人、知寿春府孙晖把这件喜事连忙上奏朝廷,谁知道宋皇帝赵构看到奏章后,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冷冰冰地说:“此事于朝廷无毫发之益,但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儿子来归,作为父亲的怎么能拒绝而不接受呢!然而已派遣使者与金议和。可以下令沿淮地区将士守臣,不得擅自派遣人过淮河去招纳金地人员,引惹事端。”就让淮西帅臣刘锜去把宋超等人安排一下,然后再返回合肥。
赵鼎作为首府宰相,以前多次要求宋帝赵构南迁临安。他现在看到议和有希望了,如果朝廷迁都返回开封,那他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吗!而且议和是秦桧的最重要主张,不是他赵鼎的功劳。同时,他也害怕将来落下投降派的名声不好,就劝阻宋皇帝赵构说:“士大夫都说中原尚有可以恢复之势,应当见机进兵,恐怕以后它时不免有人议论,说朝廷错失此次机会,还是请召来诸位大将商量一下计策。”
宋帝赵构说:“不用担心这些。因为今天梓宫、太后、渊圣皇帝还没有完全回还,不议和的话,那他们根本就没有回来的道理嘛。”
参知政事陈与义附和着说:“用兵就须杀人。如果因和议就能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岂不比用兵好得多?万一和议没有可能之时,再用兵也不晚。”宋帝认为他说得对。
二月,兵部侍郎王庶从荆南回到朝廷后,看到兵部尚书职务空缺,就附和着宋帝赵构的意见上奏说:“现今十年以来而恢复之功没有建立,臣请总结一下这其中的过失,主要是因为圣上多有偏听,在于欲速而不达,在于看轻爵赏,在于是非邪正混淆不清的原因。如果能做到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谁还不服气呢!朝廷认人不清,把大权交于一些无能之辈,那么没有不身受其欺而国罹其祸的。当年汉光武帝以兵取天下,不因为将领不立即进攻就剥夺他们的军费。因此,不知兵者,不可使他轻易言兵。”宋帝赵构知道王庶治军非常严厉,经常是“拿着鸡毛当令箭”,非常善于玩弄权力,一众将帅都很害怕他,能替他管理住军队将领。现在他看到王庶替他说话,非常高兴,就立即把王庶由兵部侍郎提拔为试兵部尚书。这样可以一方面控制军队将帅,免得惹是生非;同时他一方面又大力提拔主和派大臣,确保他的议和政策得到完全执行。
四月初,朝廷任命法令严厉、群臣恐惧的枢密副使王庶前往沿江及淮南等地措置边防,加强对江南大臣武将的控制。
宋帝赵构在诏书中给他说:“朕临时派遣枢臣,主要任务是‘协济军务,按行营垒,周视山川,乘斯闲暇之时,经画久长之利’。凡是你们这些监司、将帅、郡县官员,应当各尽全心,尽职尽责,傥若有驰慢失职渎职的,就令王庶秘密上奏朝廷。”
王庶一向比较严厉,临出发之时,他手持诏令,阅兵于都教场,军容严整。王庶身穿便服坐于坛上,自杨沂中以下的将领,全部都穿着戎服,从辕门步行,快步前去庭趋受命,拜赐之后再出来,一众将领都吓得没有人敢抬头仰视他。
王庶辞别之时,宋帝赵构告诫他说:“张浚以前对待诸将多用术数,而且狎昵,自取轻侮,吕祉却以傲肆自大而取祸败,这些你都要引以为戒啊。”
这时,宋帝赵构想起了太史公司马迁说过的话:“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sài),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大概意思是说:夏朝所施行的治理之道,是以教化民众忠诚老实为中心的政策,但是这却使民众变得放任和粗野;所以到了殷商时就重于教化民众以尊天敬地,敬畏万物。但是却使得民众又因此而崇信鬼神,偏了正道;所以到了周朝,就改为文礼之道,教化人们做事遵循礼仪,互相恭敬。但是这样却又使得许多小人虚伪、欺诈,缺少真诚。可是解决不诚恳的最好办法却又是教化民众诚恳忠实。所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个王朝所施行的治道和其民风的变化如同循环一样,周而复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宋帝赵构又补充提醒王庶说:“古代先王的治理之道,不可兼行,但是可以参考三王的作法。今天的诸位将领,不能恢复疆宇,以后有机会的话朕一定亲自带兵,不杀一人,或许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因此宋帝赵构确定了他的政治路线:不主动进攻江北;金人攻击时主动称臣送币求和;坚决防守江南;坚决打击内乱;确保内部稳定;一心做好太平皇帝。
可是年轻气盛的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政治方向不明,政治把握不准,只知道一腔热血恢复中原,所以岳飞不断请求增兵,宋帝赵构说:“上流中原地分确实辽阔广大,但是我们宁肯减少土地,也不可添兵。今日诸将之兵过于强大,已经难于分离了。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这是古人所戒的事情。今日之事势虽然还不至于到达此种地步,然而与其添兵给你们这些大将军,还不如另外再设置数项军马,或许缓急之际容易分合。”因此坚决不给他增兵。
许多其他边疆武将也像岳飞一样,对宋帝赵构的心事也把握不准,韩世忠、吴玠等军队不断派遣间谍招诱江北中原居民。金左副元帅鲁王完颜昌在祁州得到了宋军招诱北人的蜡丸、旗榜,就拿出来对出使金国的徽猷阁直学士王伦说:“你们一方面派遣议和之使相继往来,而暗地里却派遣奸谍这么干,究竟是为什么呢?”
王伦回答他说:“所谓议和靖民,乃是皇上大臣的主意。而这些边臣武将长久以来没有功劳,或许他们就乘时骚扰,希望建立一下尺寸作为自己的功劳,但是皇上却肯定不知道这些。如果金廷上国真有诚意,的确答应和平之议,那么我们宋廷皇上一句话告戒他们,谁还敢那样做呢!”金人诸帅相视一下,就告诫宋人不要那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