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新助理2(1 / 2)

北电门房 娱乐圈老司机 1057 字 6个月前

在把亦菲她们都安顿好后,叶羽是跟着惠子还有早已是在别墅等候多时的克丽丝、有希子她们一起去了别墅的会议室,讨论之后金球奖、奥斯卡的一些大致风向跟相关安排。

虽然惠子她们隐约是有一些猜测,但这种事叶羽不交底她们也拿不准,所以还是要按流程聊起了相关的公关工作。

“天下没有白掉的馅饼”,为了使旗下影片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每年到了评选期间,电影公司便会斥巨资展开声势浩大的公关宣传活动。

其声势甚至能与美国大选匹敌。

据CNN估计,制片厂每年投入奥斯卡公关活动的资金大约1亿美元。

要参与评选的基础费用最少得20万美元,为了让一些电影在关键奖项上获得提名的基本花费就在100万美元以上,并有专门的公司操作相关事宜,可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奥斯卡公关产业链。

最基本的公关行为包括举办邀请评委参与的放映会。

如在帮助《艺术家》角逐奥斯卡奖的过程中,发行方温斯坦兄弟公司为学院成员举办了一场盛大放映活动,并邀请卓别林的两位孙女来主持,以使人们将这部电影与最伟大的默片艺术家联想起来。

但并非所有评委都有空去影院观影,于是向评委寄送DVD成为重要的宣传手段。

这些DVD上面都会注明“供您参考”,每份DVD的成本大约在3-14美元,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撞车》光是制作寄送给评委的DVD就花费了25万美元。

中国观众到了奥斯卡颁奖季,常常能享用到几乎所有奥斯卡提名电影的盗版资源,几乎都是从制片方寄给奥斯卡评委的DVD中泄露出来的。

为了角逐奥斯卡,片方不惜冒着被盗版的风险。

有的时候,片方还会附上特别的礼物。

如在2011年《后人》一片的奥斯卡宣传中,就给评委们寄了片子出现的乐器四弦琴。

在《好莱坞报道》、《综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读者中有不少奥斯卡评委的报刊上刊登广告,更是奥斯卡宣传的传统手段。

《纽约时报》是奥斯卡宣传中最重要的阵地,因为它的读者群与主要的奥斯卡评委群高度重合:年纪较大的白人男性。

派拉蒙曾为入选奥斯卡的《革命之路》在《纽约时报》上登过七页彩版广告。

迪斯尼为了给《瓦力》造势,竟然斥资67万5000美元随《洛杉矶时报》附赠一本书。很多电影的奥斯卡广告费用可达百万以上。

除了报刊广告,常用的广告方式还有在南加州和纽约地区的户外广告牌,因为这是电影人聚居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