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伤寒典6(1 / 2)

景岳全书 佚名 2382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伤寒治例(五十八)

属性:温散诸方

麻黄汤(散一)大温凡太阳阳明伤寒,而阴邪甚者宜此。

桂枝汤(散九)大温凡太阳中风兼寒有汗者宜此。

麻桂饮(新散七)大温凡伤寒初感,邪盛气实者,无论诸经四季,先宜用此。

二柴胡饮(新散二)微温凡邪感三阳,及三阳并病,寒胜者宜此主之。三阴初感者亦可用。

葛根汤(散二九)大温治冬月太阳经伤寒,项背强,无汗恶风者宜此。

五积散(散三九)微温凡感寒邪而阴胜于阳,外有表证,内有呕吐腹痛,及寒湿客于经络,筋

骨酸疼等证宜此。

十神汤(散四十)微温凡时气、风寒、瘟疫,发热憎寒,头疼咳嗽无汗,当温散者宜此。

麻黄附子细辛汤(散三)大温少阴伤寒,脉沉发热者宜此。

小青龙汤(散八)大温凡伤寒阴胜,表邪不解,及心下有水气,呕哕,咳嗽,发热,小腹

满者宜此。

消风百解散(散四六)微温凡四时伤寒,头疼发热,及风寒咳嗽,鼻塞声重者宜此。

柴胡桂枝干姜汤(散百十四)微温伤寒汗下后,但头汗出,寒热往来,邪不解者宜此。

桂枝加黄汤(散十)大温**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此。

凉散诸方

一柴胡饮(新散一)微凉凡六经初感,内外俱有热者宜此。

小柴胡汤(散十九)微凉凡邪在少阳,及三阳并病,但属半表半里,往来寒热兼呕者宜此。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微凉凡四时不正之气,风寒感冒,憎寒壮热,头疼身痛者宜此。

柴葛解肌汤(散三一)微凉凡足阳明证,发热脉洪者宜此。

升麻葛根汤(散三十)微凉阳明证具,及小儿疫疠疮疹等证宜此。

归葛饮(新散十三)次凉凡阳明温暑,大热大渴,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

六神通解散(寒十五)大凉凡发热头痛,脉洪无汗,三阳伏火,而表邪不解者宜此。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大寒凡温病热极,表里不解者宜此。

柴平汤(和二三三)微凉凡温疟身痛,手足沉重,寒热者宜此。

柴芩煎(新散十)大凉凡表邪未解,内外俱热,泄泻不止者宜此。

大青龙汤(散七)微寒凡太阳中风,发热无汗而躁烦者宜此。

升麻汤(散百十三)大寒凡无汗而喘,烦渴发斑者宜此。

四逆散(散二八)微凉凡阳邪亢极,四肢厥逆者宜此。

平散诸方

三柴胡饮(新散三)凡肝脾阴虚血少,而偶感风寒者宜此。

正柴胡饮(新散六)凡气血本无亏损,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陈煎(新散九)凡感冒风寒,发热而兼咳嗽、呕恶者宜此。

参苏饮(散三四)凡四时感冒伤寒,头疼发热无汗,及咳嗽声重,往来潮热者宜此。

败毒散(散三六)凡四时瘟疫、寒热,身体疼痛,及烟瘴之气,或处卑湿香港脚者宜此。

升阳散火汤(散四一)凡胃虚血虚,因寒邪冷物抑遏阳气,以致发热者,宜此发之。

加减小柴胡汤(散二二)凡少阳经寒热往来,脉弦腹痛者宜此。

兼补兼散诸方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凡劳倦伤脾,中气不足,以致外感发热者宜此。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凡邪陷阴中,阴虚不能作汗,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者宜此。

三柴胡饮(新散三)凡肝脾血分微虚,而感外邪者宜此。

四柴胡饮(新散四)凡脾肺气虚,或劳倦感寒发热者宜此。

五柴胡饮(新散五)凡睥肾血气不足,而感外邪发热者宜此。

理阴煎(新热三)大温凡真阴不足,或因劳倦感寒,阴虚假热,寒邪不解者,速宜用此。

大温中饮(新散八)大温凡中气虚寒感邪,发热无汗,表不能解者,速宜用此。

调中益气汤(补三一)凡风寒湿热所伤,食少体重者宜此。

温中和中类

属性:大温兼补诸方

人参理中汤(热一)大温治太阴即病自利,阴寒腹痛呕吐,中气虚寒,胀满厥逆,疟痢等证。

四逆汤(热十四)大温治伤寒阴证,自利脉沉,身痛而厥。

胃关煎(新热九

)大温凡脾肾虚寒,泻痢不止者宜此。

桂枝人参汤(散十三)大温伤寒表里不解,协热下痢者宜此。

白通汤(热一四五)大热少阴下痢者宜此。

桃花汤(热一四六)微温少阴下痢脓血者宜此。

真武汤(热一四二)大温少阴伤寒腹痛,或呕、或痢者宜此。

回阳返本汤(热四五)大温伤寒阴盛格阳,阴极发躁,脉弱无力者宜此。

四味回阳饮(新

热一)大温阳脱气虚者宜此。

暖肝煎(新热十五)大温凡肝肾阴寒,小腹疼痛者宜此。

吴茱萸汤(热一三七)大热呕而胸满,吐涎头痛者宜此。

当归四逆汤(热二十)微温伤寒厥逆脉细,下痢肠鸣者宜此。

茯苓甘草汤(热**)大温水停心下,作悸作利者宜此。

甘草附子汤(热三一)大热风湿相搏者宜此。

桂枝附子汤(热三十)大热风湿相搏,筋骨疼痛者宜此。

干姜附子汤(热三四)大热瘴毒阴证,厥逆呕吐,自利汗出者宜此。

华佗救阳脱方(热六三)治阴寒直中三阴证。

微温和中诸方

二陈汤(和一)微温凡风寒咳嗽,痰饮呕恶,脾胃不和者宜此。

六君子汤(补五)微温凡脾胃虚弱,或久患疟痢,或呕吐吞酸者宜此。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微温凡阴虚受寒,咳呕喘促,吞酸痞满等证宜此。

平胃散(和十七)微温凡寒伤脾胃,心腹胀满,呕恶不思饮食,身体疼痛,泻痢者宜此。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微温凡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疼寒热,吐泻胀满者宜此。

乌梅丸(和三二三)微温吐蛔、蛔厥者宜此。

清理类

属性:清火诸方

抽薪饮(新寒三)大寒凡热邪内蓄之甚者宜此。

徙薪饮(新寒四)次寒凡热邪内蓄,将甚未甚者宜此。

黄连解毒汤(寒三)大寒凡热邪内盛,烦躁狂斑,口渴舌焦,喘满脉洪,热甚者宜此。

白虎汤(寒二)大寒凡脉洪大渴,阳明热甚,或中暑虚烦等证宜此。

人参白虎汤(寒三)大凉凡赤斑口燥,烦躁暑热,脉洪大浮虚者宜此。

三黄石膏汤(寒十一)大寒凡疫瘟大热而躁者宜此。

一六甘露散(新寒十五)大寒阳明实热,烦躁斑黄等证宜此。

益元散(寒百十二)次寒凡中暑身热烦渴,小水不利者宜此。

玉女煎(新寒十二)大寒凡阴虚水亏,阳明火盛,烦渴内热者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