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杂证谟胁痛(2 / 2)

景岳全书 佚名 2054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胁痛,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太阴之胜,病在

胁。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胁痛。阳明之复,清气大来,病生胁,气

归于左。

论证(共三条)

属性: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亦皆有胁

痛之病,此非诸经皆有此证,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以次相传,延及少阳、厥阴,乃

致胁肋疼痛。故凡以焦劳忧虑而致胁痛者,此心肺之所传也;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

胃之所传也;以**内伤,水道壅闭而致胁痛者,此肾与膀胱之所传也,传至本经,则无非

肝胆之病矣。至于忿怒疲劳,伤血,伤气,伤筋,或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此自本经之病。

病在本经者,直取本经,传自他经者,必拔其所病之本,辨得其真,自无不愈矣。

一、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乃病为胁痛耳聋而呕,然必有寒热表证者

,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

一、胁痛有左右血气之辨,其在诸家之说,有谓肝位于左而藏血,肺位于右而藏气,故

病在左者为血积,病在右者为气郁,脾气亦系于右,故湿痰流注者,亦在右。若执此说,则

左岂无气?右岂无血?食积痰饮,岂必无涉于左乎?古无是说,此实后世之谬谈,不足凭也。

然则,在气在血,何以辨之?但察其有形无形可知之矣。盖血积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

,气痛流行而无迹,或倏聚而倏散。若食积痰饮,皆属有形之证,第详察所因,自可识别。

且凡属有形之证,亦无非由气之滞,但得气行,则何聚不散?是以凡治此者,无论是血是痰

,必皆兼气为主,而后随宜佐使以治之,庶得肯之法,无不善矣。

论治(共三条)

属性:一、外感证,邪在少阳,身发寒热而胁痛不止者,宜小柴胡汤、三柴胡饮,或河间葛根

汤之类酌宜用之。若外邪未解而兼气逆胁痛者,宜柴胡疏肝散主之。若元气本虚,阴寒外闭

,邪不能解而胁痛畏寒者,非大温中饮不可。

一、内伤肝胆,气逆不顺而胁痛者,宜排气饮、推气散、沉香降气散、木香调气散之类

主之。若郁结伤肝,中脘不快,痛连两胁,或多痰者,宜香橘汤。若暴怒伤肝,气逆胀满,

胸胁疼痛者,宜解肝煎。若怒气伤肝,因而动火,胁痛、胀满、烦热,或动血者,宜化肝煎。若气滞胸胁,痛而兼喘者,宜分气紫苏饮。若男子忧郁伤肝,两胁疼痛者,宜枳实散。若

男妇肝肾气滞,自下而上,痛连两胁者,宜木通散。若悲哀烦恼,肝气受伤,脉紧胁痛者,

枳壳煮散。若因惊气逆,胁痛不已者,桂枝散。若食积作痛,但痛有一条杠起者是也,大和

中饮,或用保和丸。若痰饮停伏胸胁疼痛者,导痰汤加白芥子。若肝火内郁,二便不利,两

胁痛甚者,当归龙荟丸,或左金丸。若从高跌坠,血流胁下作痛者,复元活血汤。若妇人血

滞,胁腹连痛者,芍药散、决津煎。若肝脾血虚,或郁怒伤肝,寒热胁痛者,逍遥散。若肝

肾亏损,胁肋作痛,头眩心跳身痛,或妇人经水不调,经后作痛者,补肝散。

一、内伤虚损,胁肋疼痛者,凡房劳过度,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此肝

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

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倘于此证,不知培气血,而但知行滞通经,则愈行愈虚

,鲜不殆矣。惟宜左归饮、小营煎及大补元煎之类主之。或有微滞者,用补肝散亦可。若忧

思过度,耗伤心脾气血,病有如前者,宜逍遥饮、三阴煎、七福饮之类主之,或归脾汤亦可。若以劳倦,过伤肝脾气血而病如前者,宜大营煎、大补元煎之类主之。

灸法

属性:治卒胁痛不可忍者,用蜡绳横度两乳中,半屈绳,从乳斜趋痛胁下,绳尽处灸三十壮,

更灸章门(七壮)、丘墟(三壮,可针入五分)。

胁痛论列方

属性:三阴煎(新

补十一)七福饮(新补七)小柴胡汤(散十九)逍遥散(补九二)归脾汤(

补三二)三柴胡饮(新散三)逍遥饮(新因一)推气散(和三七七)大温中饮(新散八)

枳实散(和三七六)导痰汤(和九一)柴胡疏肝散(散百十)香橘汤(和三七四)解肝煎(

新和十一)当归龙荟丸(寒一六七)桂枝散(散百十一)化肝煎(新寒十)复元活血汤(外

二百四十)小营煎(新补十五)决津煎(新因二)左归饮(新补二)河间葛根汤(散百十二)大营煎(新补十四)芍药散(妇百三十)补肝散(妇九二)沉香降气散(和四十)排气

饮(新和六)木通散(攻百十一)大补元煎(新补一)木香调气散(和四四)左金丸(寒一

五四)大和中饮(新和七)分气紫苏饮(和三**)保和丸(小三五)枳壳煮散(散百九)

论外备用方

属性:柴胡清肝散(寒五九肝火)栀子清肝散(寒六十风热)桃仁承气汤(攻四瘀血)

神芎丸(攻七三风痰)神保丸(攻五三寒气食积)大黄附子汤(攻百十二寒积)控涎

丹(攻八二痰)白术丸(和三七八息积)加味小柴胡汤(散二一伤寒)木香顺气散(

和四三肝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