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杂证谟齿牙(1 / 2)

景岳全书 佚名 1495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经义

属性:《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

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

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

《邪客篇》曰∶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五味论》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

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

,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经脉篇》曰∶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下循鼻

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寒热病篇》曰∶臂阳明有入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

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前。

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

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杂病篇》曰∶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论证(共四条)

属性:齿牙之病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凡此三者,病治各有不同,辨得其真,

自无难治之齿病矣。凡火病者,必病在牙床肌肉间,或为肿痛,或为糜烂,或为臭秽脱落,

或牙缝出血不止,是皆病在经络。而上牙所属,足阳明也,止而不动。下牙所属,手阳明也

,嚼物则动而不休。此之为病,必美酒浓味,膏粱甘腻过多,以致湿热蓄于肠胃,而上壅于

经,乃有此证。治宜戒浓味,清火邪为主。虫痛者,其病不在经而在牙,亦由肥甘湿热,化

生牙虫以致蚀损蛀空,牙败而痛。治宜杀虫为主。湿热胜者,亦宜兼清胃火。肾虚而牙病者

,其病不在经而在脏。盖齿为骨之所终,而骨则主于肾也。故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至其为病,则凡齿脆不坚,或易于摇动,或疏豁,或突而不实。凡不由虫、不由火而齿为

病者,必肾气之不足。此则或由先天之禀亏,或由后天之斫丧,皆能致之,是当以专补肾气

为主。

一、齿有伤于外因者,或以击损,或以跌扑,或勉强咬嚼坚硬等物,久之无不损齿,此

岂药之可疗,知者自当慎也。

一、种齿法∶古有晨昏叩齿之说。虽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动,终非尽善之道。

余每因劳

因酒,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则但轻轻咬实,务令渐咬渐齐,或一二次,或日行二三次,而

根自固矣。又凡于小解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

故余年逾古稀,而齿无一损,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一、《金丹全书》云∶今人漱齿,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

当于夜晚刷洗,则垢秽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今观智者,

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斯存养之功可见矣。

论治(共六条)

属性:一、阳明热壅牙痛,宜清胃散、清胃饮之类主之。若火之甚者,宜抽薪饮、太清饮之类

主之,皆所以清其源也。若肾阴本虚,胃火复盛,上实下虚,而为热渴肿痛者,玉女煎为最

妙。

一、牙痛外敷之药,惟辛温可以散热,宜细辛煎、丁香散、姜黄散、赴筵散之类主之,

然惟二辛煎、三香散为尤妙。

一、虫牙蛀空疼痛,宜《瑞竹堂方》韭子汤、巴豆丸、藜芦散,皆可择而用之。

一、牙缝出血不止,无非胃火所致,宜以前清胃等药主之。亦有阴虚于下,格阳于上,

则六脉微细,全非实热火证。牙缝之血,大出不能止,而手足厥冷者,速宜以镇阴煎主之。

若误用寒凉,必致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