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①,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②。
【注释】
①乍交之欢:初见面时的欢喜。
②久处之厌:长久交往后所产生的厌恶感。
【评析】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的话: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人的弱点是都喜欢听奉承话,要让人当面赞美自己不是难事,而要别人不在背后议论自己却很困难,所以与其刻意去追求别人的奉承,还不如时时处处修养德行,严于律己,与人为善。
在与人的交往中,初见时许多人都刻意修饰,举止得体,力求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但当彼此熟悉以后,就开始放松约束,将自己的种种缺点暴露无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使人生厌,当初的好印象就荡然无存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镇定从容的心态,既不过于奉承,也不刻意做作,做一个一如既往的自己、真真实实的自己。天薄我福,吾厚吾德
【原文】
天①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②吾心以补之;天厄③我遇,吾亨④吾道以通之。
【注释】
①天:指命运。
②逸:安乐。
③厄:穷迫。
④亨:亨通。
【评析】
人生不是平等的,有人出身贫寒,有人出身富贵,但对于命运的追求上天却是公平对待的。虽然上天没有为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我不会怨天尤人,一定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迎头赶上,自己拯救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如果命运不公平,使我受到困厄,那么我决不会灰心丧气,有话说:“有了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有信心却一定是会输。”重塑信心,把坎坷当作锻炼自己心志的机会,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去迎接新的挑战,新的成功!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原文】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①,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②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注释】
①检饰之人:检饰:约束、检点。言行检点谨慎的人。
②事穷势蹙:蹙(cù):困顿窘迫。事尽理屈,情势窘迫。
【评析】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之心志亦不同,所以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爱好浓艳奢华的人,对于别人的平淡宁静无法理解,所以不免产生猜疑之心,认为别人是故作清高;行为放荡不羁的人,常常忌恨那些行为检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同流合污,使他们不自在。人生之路,有时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着正直之心,追求事业成功,即使命运使他遇到挫折和失败,其当初的用心是良好的,必然还会有成功之时;对于一个成功者,还要观察他能否保持住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能够笑到最后,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原文】
好丑心①太明,则物不契②;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③的德量。
【注释】
①好丑心:辨别美丑的心。
②契:契合。
③生成:生育。
【评析】
美与丑是相对的概念,如果对于美与丑太过挑剔,那么就失去了准确鉴别事物的能力;如果太过于追求完美,那么世上也没有事物能使我们接受。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过于绝对反而背离事物的本来面目。对事如此,与人相交也是如此。“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人太过苛求,也就难以使人亲近,难以结交朋友。所以为人处事之道,应该是遵循传统哲学所倡导的外圆内方,内心对人对事精明而不含糊,外在处世却要大度宽容,朴实浑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使贤明和愚笨的人都能得到益处,这才真正是上天培育出来的品德及雅量。多情必至寡情,任性终不失性
【原文】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①;性自有常②,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注释】
①寡情:犹言无情。
②性自有常:人的本性自有其常道。
【评析】
情到深处人孤独,多情者反被情所误,情至极而不得呼应,故显得寡情难抑,寂寞难耐,以致于情爱难以持久。情至执着,必然为情所苦,因为孤独的心找不到归宿。真正的多情是能得到对方的回报,才显得有情有义,情深意浓。
因为天性是遵循一定的常理,所以十分任性而为的人,任性就是其天性,惟其任性才没有失去本性。物极必反,万事一理,在感情和天性上都是这样,情至深则转化为无情,性至极则终不失本性。立名为贪,用术为拙
【原文】
真廉无廉
名①,立名者②,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注释】
①廉名:廉洁的名声。
②立名者:自立廉洁之名声的人。
【评析】
贪有两种:一种是贪财,一种是贪名。贪财者,化公为私,损人利己;贪名者,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贬损别人,抬高自己。廉是与贪相对的,廉洁应该是做人的本分。然而因为有贪心人,才使廉洁成为难能之事。所以真正的廉洁应该出于自律的要求而不是求取名声,如果为了求名而廉洁,虽然做到了不贪财,但却贪名,仍然是贪。巧本应是天性,为巧而巧,蓄意玩弄心术,往往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弄巧成拙,为心计所害,这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做人应该踏实本分,不要博取虚名,以免自食其果。淡名利者,未忘名利之情
【原文】
谭①山林之乐②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注释】
①谭:同“谈”。
②山林之乐:山野林园的乐趣。
【评析】
喜欢谈山林隐居之乐的人,并非是真正领悟了其中的乐趣,只不过是借此附庸风雅而已,更有一些假隐士,借此机会引起别人的重视。真正悟得山居乐趣的人早已隐居其中去了。口称将名利视如粪土,甚至做出厌恶名利的姿态,实际是内心中无法忘掉名利的诱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态。这些心口不一的人,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矛盾,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会轻松了,所以说有些事的表面和事实往往是相差很远的;有的人说的和做的并不一样。伏久者,飞必高
【原文】
伏久①者,飞必高;开先②者,谢独早。
【注释】
①伏久:伏藏长久。
②开先:过早开发。
【评析】
楚国曾有一寓言说:有一凡鸟,呆在山上,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但一飞则冲天,一鸣惊人。事物的本来准则就是蓄久必高飞,因为蕴藏深厚,就会积蓄充足的力量,爆发而出。如果没有长久的潜伏蓄积,又何来高飞的力量呢?作为世人,亦是要先埋头苦干,然后可以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如同比赛跑时,力气悠着点,等到最后的冲刺。
事物是辩证的,先生者常先灭。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先开发的事物,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必定失去存在的条件,“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居上,是自然的法则,如欲不落伍于时代,只有不断充实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往往能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原文】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①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②之,要看他会救。
【注释】
①骄:起骄慢之心。
②儆:警惕。
【评析】
按照哲学原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揭示出了天道变化的常理。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祸事降临不必惊慌,要善于自救,得到福分不必得意,要善于承受。人生没有永久的福分,也没有永久的祸事,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的,有福时要居安思危,有祸时要摆脱厄运。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原文】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①处见;指摘处②,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注释】
①周旋:应对进退,交际酬酢。
②指摘:指责。
【评析】
在为人处世中,许多人总想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但要做到这点却非易事。在各方面应酬时,总难以处处考虑周全,稍一疏忽,也许会露出破绽,要做到人人满意是很难的,能够做到大部分人满意就很不错了。
愿意指出别人的缺点,多是出于爱护对方的良好愿望,否则就会任其错误发展下去,等到他自己认识时,已是大错铸成,难以改变了。所以听到别人提出批评的意见,要善于自我反省,虚心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人说:“无欲则退,欲过则危”,没有欲望就没有进取心;但欲望过多,会觉得艰难亦多,如果把握好欲望,那就会心清意平,哪里有什么艰难可言呢?书画是雅事,贪痴亦商贾
【原文】
山栖①是胜
事,稍一萦恋②,则亦市朝③;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注释】
①栖:居。
②萦恋:回绕爱恋。
③市朝:公众的地方。
【评析】
爱好丰富多彩的生活,享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乐趣,本是人生的雅事,山中观松海,吟诗作画,与客清谈,这都是大雅之趣,但如一味痴迷,失去当初的本意,大雅则变得大俗,大俗则变得桎梏。事物都有合适的度,如果过了“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也许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所以为人处事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度”。轻财聚人,律己服人
【原文】
轻财①足以聚人,律己②足以服人,量宽③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注释】
①轻财:不看重钱财。
②律己:约束自己。
③量宽:放宽肚量。
【评析】
此是为人处世之道。轻财重义,众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如果自己重视财利,将利益全部捞入自己的腰包,他人自然就离你而去;能够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就会使人信服,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众人作出表率,那么大家就会推崇你,与你齐心协力完成大事。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原文】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①一放,则万境宽。
【注释】
①难放怀:难以放下心头的事。
【评析】
有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自己身处迷惑中,能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迷惑,从而努力寻找走出迷宫的路。如果能在最迷惑处豁然开朗,必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感,那么其他难解之迷也会迎刃而解。即使再有迷惑,因为有解迷的经验,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静心破迷而不慌乱。
心中有所牵挂,自然会劳累于心,倒不如将种种名利之心置之一边,名利心全无,心境自然宽阔,如登高望远,原来巍然的山峦,也不过如此,原来劳累我心的东西,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小波折而已。大事难事看担当,逆
境顺境看襟度
【原文】
大事难事看担当①,逆境顺境看襟度②,临喜临怒看涵养③,群行群止看识见④。
【注释】
①担当:独负责任。
②襟度:胸襟和气度。
③涵养:修养。
④识见: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评析】
有些人面对需要担当起责任的大事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总是采取推卸责任或逃避的态度,如此消极,此人岂能承担天下重任?所以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肩负起重任。这样的人,由于有高深的修养品性,无论是顺境或逆境,都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这就是值得十分信赖的人。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观察一个人,很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尺度,可以从一个人应对不同的情况的态度,观察其各种能力。
人的情绪的变化,常常左右着事业的成功与否,如能正确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宠辱不惊,面对****我自岿然不动,屹立如松,不流于俗见,这样才能在群体中显示出自己的远见卓识。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原文】
良心在夜气清明①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②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注释】
①夜气清明: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
②箪食豆羹:比喻简朴的生活。
【评析】
当今社会伪装的东西不胜枚举,真情犹为可贵,平淡的生活尤其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生活态度。夜气清朗之时,正是万物收敛的时候,人的真心容易流露,所以以静待动是促人自悟的好方法。
帮助别人,也要讲究策略,通过自己的行为不断去要求他人,不但自己疲劳,也许还令人生厌,倒不如让其通过自我反省,主动改变自己更有成效。同样,别人有弱点,也可以不直接去攻击,而应理解他,尊重他,令对方感到惭愧,从而主动坦白暴露。宁为随世庸愚,勿为欺世豪杰
【原文】
宁为随①世之庸愚,勿为欺②世之豪杰。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