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舌头无骨,得言句之总持①;眼里有筋,具游戏之三昧②。
【注释】
①总持:总管。
②三昧:真谛。
【评析】
五官对于人来说,乃是身心之所系,也是人与外界接触所不可或缺的梁津。舌虽不如牙齿坚硬,但却不会像牙齿一样容易折断,更何况它还有着表情达意的功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它,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借助它,能够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穿越“游戏”的生活,看透人生的真谛。
棋能避世,睡能忘世
【原文】
棋能避世,睡能忘世。棋类耦耕之沮溺①,去一不可;睡同御风之列子②,独往独来。
【注释】
①耦耕:二人并耕。沮溺:春秋时隐士长沮和桀溺。《论语·微子》中记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②列子:列御寇,战国时郑人,生平事迹多见于传说,思想与庄子接近,今有《列子》一书,乃后人整理而成。《庄子·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评析】
看楚汉相争,在梦境遨游,这都是人生幸事。
笋含禅味,味坡仙玉版之参
【原文】
笋含禅味,味坡仙①玉版之参②;石结清盟③,受米颠④袍笏⑤之辱。文如临画,曾至诮于昔人;诗类书抄,竟沿流于今日。
【注释】
①坡仙:苏东坡。
②玉版之参: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载.苏轼“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更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大笑”。
③石结清盟:《宋史·米芾传》载:米芾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军治所在有巨石,状奇丑,米芾见之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④米颠:米芾,北宋书画家,生性怪异,世称“米颠”。颠,同“癫”。
⑤袍笏:锦袍、象笏,指官服。
【评析】
笋本来没有禅味,禅味在食笋之人;石也无所谓受辱,受辱的只是人。真正优秀的诗文书画不会因为个别人的不喜好而失去其价值,它必然能流传千古。
缃绨递满而改头换面,兹律既湮
【原文】
缃绨①递满而改头换面,兹律既湮;缥帙②动盈而活剥生吞,斯风亦坠。先读经,后可读史;非作文,未可作诗。
【注释】
①缃绨(xiāngtí):书套的一种。缃,淡黄色。绨,质厚平滑而有光泽的丝织品。
②缥帙(zhì):书套的一种。缥,淡青色。帙,包书的布套。
【评析】
读遍好书而不能领会内中精义,纵览典籍却如同囫囵吞枣,这样的人没能掌握读书的方法,因而在他眼中,诗文的真义已经变形。只有先读经书,才能读史籍;先作文,方可写诗。
俗气入骨,即吞刀刮肠
【原文】
俗气入骨,即吞刀刮肠,饮灰洗胃①,觉俗态之益呈;正气效灵,即刀锯在前,鼎镬②具后,见英风之益露。
【注释】
①吞刀刮肠,饮灰洗胃:比喻彻底改过自新。
②鼎镬:古代刑具,用来烹煮罪人。
【评析】
每个人的气质各有不同,有人潇洒,有人委琐,有人目光远大,有人鼠目寸光。心胸坦荡使才智之士妙语如珠,风流潇洒;患得患失使人即便吞刀刮肠,饮灰洗胃,也无法摆脱一段俗肠。优雅的风度来自于健康自然的心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万事从容,英雄越是在危险的时候,越是显出常人难以企及的丰采神韵。
相禅遐思唐虞,战争大笑楚汉
【原文】
相
禅①遐思唐虞②,战争大笑楚汉。梦中蕉鹿犹真③,觉后莼④鲈一幻。
【注释】
①禅(shàn):禅让,指古代帝王让位给别人。
②唐虞:指陶唐氏(尧)和有虞氏(舜)。陶唐氏把王位禅让给有虞氏,有虞氏又把王位禅让给禹。
③蕉鹿犹真:已见卷一注。
④莼():莼菜,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生在水面,开暗红色的小花,茎和叶表面都有黏液,可以做汤吃。
【评析】
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相煎又何急?世事难料,人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世界极于大千,不知大千之外更有何物
【原文】
世界极于大千①,不知大千之外更有何物;天宫极于非想,不知非想之上毕竟何穷。
【注释】
①大千:佛教用语。
【评析】
古人也许根本无法想象,在月球上除了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还有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可以比古人看到更多他们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其实,人类的想象力还能达到更远更高的境界。这正是:天外有天。
云气恍堆窗里岫,绝胜看山
【原文】
云气恍堆窗里岫①,绝胜看山;泉声疑泻竹间樽,贤于对酒。杖底唯云,囊中唯月,不劳关市之讥;石笥②藏书,池塘洗墨,岂供山泽之税?
【注释】
①岫(yóu):山,**。
②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评析】
看山和喝酒乃隐士文人的两大乐趣,但有时,遥看山影朦胧却胜似看山,山泉清冽香醇却胜过与人对饮。云蒸霞蔚之时,人恍然如身处**之上,耳听流泉,眼看飞瀑,有了云气,有了泉声,人生足矣!
湖山之佳,无如清晓春时
【原文】
湖山之佳,无如清晓春时。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①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轻风微散,海旭②乍来,见沿堤春草菲菲,明媚如织,远岫朗润出沐,长江浩渺无涯,岚光晴气,舒展不一,大是奇绝。
【注释】
①岑:小而高的山。
②海旭:早晨的阳光。
【评析】
春日凌晨的湖光山色美丽无比。山水、云雾、草木、鸟兽仿佛都为人而生,让人赏心悦目。
则何益矣,茗战有如酒兵
【原文】
则何益矣,茗战①有如酒兵;试妄言之,谈空不若说鬼。
【注释】
①茗战:品茶。
【评析】
饮酒品茶,静坐清谈,虽于实际生活似乎毫无意义,果若如此,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
议论先辈,毕竟没学问之人
【原文】
议论先辈,毕竟没学问之人;奖惜后生,定然关世道之寄。贫富之交,可以情谅,鲍子①所以让金;贵贱之间,易以势移,管宁②所以割席。
【注释】
①鲍子:鲍叔牙,春秋齐人。鲍叔牙与管仲二人交谊深厚,当时管仲家很穷而且有老母,鲍叔牙在二人共同做生意的财产中让管仲取较多的份额。
②管宁:三国魏人。《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管宁与华歆同学,“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评析】
《论语·微子》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事情不论是好是坏,都已成为历史,不可能重新来过,所以,我们不该把目光总是盯在过去。惟有未来,虽然也许阴晦未明,却充满希望。晚生小辈,尽管暂时羽翼未丰,但正是他们,才可以寄托我们的希望。
论名节,则缓急之事小
【原文】
论名节,则缓急之事小;较生死,则名节之论微。但知为饿夫以采南山之薇①,不必为枯鱼以需西江之水②。
【注释】
①“但知”句: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南山终至饿死典。
②“不必”句:《庄子·外物》载:“(庄)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子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评析】
事有轻重缓急,名声关乎个人信誉,但生命才是最为重要的。俗人说:“好死不如赖活。”志士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儒有一亩之宫,自不妨草茅下贱
【原文】
儒有一亩之宫①,自不妨草茅下贱;士无三寸之舌,何用此土木形骸。
【注释】
①一亩之宫:比喻寒士简陋的居处。语出《礼记·儒行》。
【评析】
物质生活可以将就,精神生活不能马虎。
鹏为羽杰,鲲称介豪
【原文】
鹏为羽杰,鲲①称介豪,翼遮半天,背负重霄。
【注释】
①鲲(kūn):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和**。
【评析】
鲲鹏,不过是人的远大志向的一个象征罢了。“心事浩茫连广宇”,志向高远才能成就伟业。
问近日讲章孰佳,坐一块蒲团自佳
【原文】
问近日讲章孰佳,坐一块蒲团自佳;问吾侪①严师孰尊,对一枝红烛自尊。
【注释】
①侪(chái):同类,同辈的人们。
【评析】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光有老师的指导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条件当然并不一定要很优越,关键在于,心不旁骛,气不外浮。如果心猿意马,无心向学,那么学习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古之钓也,以圣贤为竿
【原文】
古之钓也,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①,仁义为钩,利禄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钓道微②矣,非圣人其孰能之。
【注释】
①纶:钓鱼用的线。
②微:没有。
【评析】
古代圣贤所行之道成为后世评判世界的一个是非标准,孔子一个“仁”字即影响了几千年。统一的价值观念固然有其好处,但世界本是多元化的,为何非要强求一律呢?
金河别雁,铜柱辞鸢
【原文】
金河①别雁,铜柱②辞鸢;关山夭骨,霜木凋年。
【注释】
①金河:河名,现名大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古为边境用兵之地。
②铜柱:东汉马援到交耻,立铜柱,为汉之边界之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
【评析】
苏武奉汉帝之命出使匈奴,时年十九岁,他被匈奴扣留,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始终没有屈服。昭帝时归汉,他已须发尽白。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决不屈服的坚毅之志,这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优良传统。
翻光倒影,擢菡萏于湖中
【原文】
翻光倒影,擢菡萏①于湖中;舒艳腾辉,攒②于天畔。
【注释】
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dìdōng):虹的别称。
【评析】
湖上,潋滟的波光微微摇曳,映日的荷花青翠欲滴;空中,一弯彩虹横跨天际,赤橙黄绿青蓝紫,似乎是“谁持彩练当空舞”,令人神清气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