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美女直播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

【原文】

篇诗斗酒,何殊太白之丹丘①;扣舷**,好继东坡②之赤壁。获佳文易,获文友难;获文友易,获文姬难。

【注释】

①太白:即李白。丹丘,元丹丘,李白好友。李白《将进酒》诗:“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以言钱少?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②东坡:苏轼。其《赤壁赋》中有文字:“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评析】

丹丘之酒,酒中有诗味;太白之诗,诗中溢酒气。赤壁留有扣舷之豪气,东坡吹洞箫以了悟。若获佳文、文友、文姬三者兼备,难之又难。

客到茶烟起竹下,何嫌展破苍苔

【原文】

客到茶烟起竹下,何嫌展破苍苔;诗成笔影弄花间,且喜歌飞《白雪》①。

【注释】

①《白雪》:古琴曲名,其曲高雅。

【评析】

有茶烟,有青竹,客必是清客,嬉笑妄言者不宜。有快笔,有繁花,有《白雪》歌曲必雅亦爽,出于心胸。

一室十圭,寒蛩声喑

【原文】

一室十圭①,寒蛩声喑,折脚铛边,敲石无火。水月在轩,灯魂②未灭,揽衣独坐,如游皇古意思。

【注释】

①一室十圭:极言其小。圭,古时长度单位,六十四黍为一圭。

②灯魂:灯花。

【评析】

从小处看大方,在陋处觅雅趣。

春夜宜苦吟,宜焚香读书

【原文】

春夜宜苦吟,宜焚香读书,宜与老僧说法,以销艳思;夏夜宜闲谈,宜临水枯坐,宜听松声冷韵,以涤烦襟;秋夜宜豪游,宜访快士,宜谈兵说剑,以除萧瑟;冬夜宜茗战,宜酌酒说《三国》、《水浒》、《***》诸集,宜箸竹肉①,以破孤岑。

【注释】

①竹肉:声伎之乐。竹,丝竹类器乐。肉,伎乐。

【评析】

春夜多情,夏夜燥热,秋夜肃杀,冬夜冷寂,皆不利于修身养性,对症下药,提出四法,为养生怡情之道。

玉之在璞,追琢则珪璋

【原文】

玉之在璞,追琢则珪璋①;水之发源,疏浚则川沼。

【注释】

①珪璋:古时朝会所执之玉器。

【评析】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天生禀赋也要加上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功。

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

【原文】

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每当草蓑月冷,铁笛双清,觉张志和①、陆天随②去人未远。

【注释】

①张志和:唐婺州金华人,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善歌舞,能书画,与颜真卿、陆羽等相善。

②陆天随:陆龟蒙(?—881)唐长洲人,字鲁望,号天随子。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著,举进士不第,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与皮日休友善。著有《甫里集》等。

【评析】

读书常有此感,发觉前人已将自己难以言尽的话言尽,顿生惺惺相惜。诗人此处由景生情,发出“去人未远”的感叹,大概也与之相似吧。

朱明之候,绿阴满林

【原文】

朱明之候①,绿阴满林;科头散发,箕踞②白眼,坐长松下,萧骚流觞③,正是宜人疏散之场。

【注释】

①朱明之候:夏季,夏天。

②箕踞:席地而坐,两足前伸,手据其上,其状如箕,乃古时傲慢不敬之态。

③流觞:即流觞曲水。

【评析】

《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思是狂狷之人亦可为友。此句中人,“科头散发,箕踞白眼”,以酒自娱,虽放浪不羁,但风度洒脱如魏晋高士,亦可为君子之友。

夏日蝉声太烦,则弄箫随其韵转

【原文】

夏日蝉声太烦,则弄箫随其韵转;秋冬夜声寥飒,则操琴一曲咻①之。

【注释】

①咻:喧嚷。

【评析】

洞箫喑哑,琴声温润,皆使人心静,宜以之修身养性。

权轻势去,何妨张雀罗于门前

【原文】

权轻势去,何妨张雀罗于门前①;位高金多②,自当效蛇行于郊外。盖炎凉世态,本是常情,故人所浩叹,惟宜付之冷笑耳。

【注释】

①雀罗于门前:即门可罗雀,形容冷清。

②位高金多:用苏秦典。

【评析】

将世态炎凉写尽了的是《红楼梦》:“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功名、权势、金银,费尽心机得来,一夕散尽。佛家谓“四大皆空”,故以冷笑付世人之浩叹。

疏帘清簟销白昼,惟有棋声

【原文】

疏帘清簟销白昼,惟有棋声;幽径柴门印苍苔,只容屐齿①。

【注释】

①屐齿:木屐之齿。古时木屐下有两齿,以利泥地行走。

【评析】

对现代人来说,如此慢节奏的闲适的生活自然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面对的是钢铁森林般的城市、人潮如水的地铁出口,麻木的心灵或许只能在古人的诗意中稍稍浸润片刻吧。

莲座说法,自有禅趣

【原文】

云衲高僧,泛水登山,或可借以点缀。如必莲座说法,则诗酒之间,自有禅趣,不敢学苦行头陀,以作死灰①。

【注释】

①死灰:语出《庄子·齐物论》:“身固可以如槁木,而心固可以如死灰乎?”原意指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此处喻指心念不起,寂寞无情。

【评析】

禅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极具灵性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士大夫追求自在优游、旷达随意的人生境界是契合的。在修行方法上,禅宗重心性,求顿悟,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闻暖语如挟纩,闻冷语如饮冰

【原文】

闻暖语如挟纩,闻冷语如饮冰①,闻重语如负山,闻危语如压卵,闻温语如佩玉,闻益语如赠金。

【注释】

①饮冰: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比喻内心忧虑不安。

【评析】

语有冷、暖、重、危、益、温之别,六个比喻,比得巧妙!

客来花外,茗烟低共销白昼

【原文】

客来花外,茗烟低共销白昼;酒到梁间,歌雪①绕不负清尊。云随羽客,在琼台双关②之间;鹤唳芝田③,正桐阴灵虚④之上。

【注释】

①歌雪:歌高雅之曲。雪,指古代雅曲《白雪》。

②琼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西北。双关:位于琼台旁,两峰壁立万仞,屹然相向。

③芝田:仙人种芝草之地,此喻隐逸乐园。

④桐阴灵虚:仙境。桐阴,凤凰息止处。灵虚,太虚,宇宙,道教谓神仙居处。

【评析】

古语云:“君子无欲则不役于物。”意思是心中消除了欲望,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琼台双关”、“桐阴灵虚”,都是仙人之所,仙人无情无欲,却也无乐。而人间的快乐才是生动的,在那花柳、茶烟之上,诗酒、纵歌之间。

蠛蠓婴媿

【原文】

我辈寂处窗下,视一切人生,俱若蠛蠓①婴媿,不堪寓目,而有一奇

文怪说,目数行下,便狂呼叫绝,令人喜,令人怒,更令人悲。低徊数过,床头短剑亦呜呜作龙虎吟,便觉人世一切不平,俱付烟水。集奇第八。

【注释】

①蠛蠓(mièměng):虫名,比蚊子小,褐色或黑色,雌的吸人畜血。

【评析】

读书人以读书为乐。幽居独处,与松鹤为伍,有古人相伴。诗云:“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一派奇清气象,容不得半点浊俗平庸之气,正是“奇”之由来。书中自有一番世界,其中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情见乎辞中,义出乎言外,读之常令人身世两忘。情思高远时趣尘绝俗,飘飘**;慷慨激昂处如巨浪排天,似乎连床头的短剑也跃跃欲试,要斩尽人世间的不平。文如看山不喜平,无奇之奇乃为至奇。

佞佛若可忏罪,则刑官无权

【原文】

佞①佛若可忏罪,则刑官无权;寻仙可以延年,则上帝无主。达士尽其在我,至诚贵于自然。

【注释】

①佞:巧言谄媚。

【评析】

古人求佛,今人媚官,殊途而同归。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才有求仙以延长生命直至长生不老的美丽传说。但时间是公平的,它不会给任何人延年的承诺。真正旷达的人不会因为生命的短暂而悲观,他应该任随自己的心性自由地发展,坦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原文】

读诸葛武侯①《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②《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注释】

①诸葛武侯:即诸葛亮。《出师表》写于他出兵伐魏之前。

②韩退之

:即韩愈。《祭十二郎文》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评析】

“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才易于产生“共鸣”。但也有人生性愚钝,纵使天下至情至性之文,他硬是没有眼泪,你能奈他如何?

道上红尘,江中白浪

【原文】

道上红尘,江中白浪,饶他南面百城①;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枕②。

【注释】

①南面百城:喻尊贵荣华之极。南面,指地位高。百城,指地域广。

②北窗一枕:出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评析】

尊贵的社会地位令人向往,而且花问的明月、松下的凉风,也叫人着迷。其实不平凡的人物也好,不普通的事物也罢,对此痴迷留恋的人都是没有能够看破红尘。应该像陶渊明那样,闲卧北窗下,高枕林泉边,在红尘白浪之外,于浓艳的世事之中寻得一份心灵的栖息之所。这才是真正的世上高人。

有仙骨者,月亦能飞

【原文】

有仙骨者,月亦能飞;无真气者,形终如槁①。

【注释】

①槁(gǎo):枯槁。

【评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行为源自内在的天性。倘若没有这种修养,其外在表现也必定形同槁木,没有那种灵动的活力。所以,修身养性,重在内心的修持。

一段世情,全凭冷眼觑破

【原文】

一段世情,全凭冷眼觑①破;几番幽趣,半从热肠换来。

【注释】

①觑(qù):看。

【评析】

生活的表层现象,人人可以见到,但领会把握其深层内蕴却需冷眼旁观。用这样的心态所看到的世界,必然是平淡的。但要在这平淡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必须具有一副热心肠。一冷一热,正是对生活的两种必要的态度。

舌头无骨,得言句之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