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诗》曰……正是四国:引诗见《诗·曹风·鸤鸠》。淑人,善良的人。仪,仪容。忒(tè),差误。正,用如使动,使……正。是,此。四国,四方各国。
⑨诸:“之于”的合音字。
⑩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善:用如意动,认为……善。
备:通“服”。实施。君道:为君之道。
无为:道家提倡的处世原则,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胜天:听凭天道,任其自然。胜,等于说“任”,听凭的意思。天,天道。道家庄周学派认为:“无为为之之谓天”(见《庄子·天地》)。意思是,任其自然,不要有半点人为,这样对待一切,就可以说符合天道了。
义曰利身,君曰勿身:这二句并承上文省“无为之”三字,按句意当是“无为之义曰利身,无为之君曰勿身”。勿身,指凡事不亲自去做。
督听:不偏听。督,正。这里用如使动。
乡:通“向”。趋向。
皇:通“惶”。惶惑。
本:树根。末:树梢。槁(ɡǎo):枯干。
商、周之国:这里指商、周二个朝代的末世。
令:政令。困:窘困。彼:指外。
先、后:都用如动词,把……置于先,把……放在后。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功:本指器物的精好,这里引申为美、善。
五伯:即春秋五霸。
递:更迭,一个接一个。
夏后相:当是“夏后启”之讹。启,禹的儿子,姒(sì)姓。相传禹提名伯益做继承人,禹死后,伯益推让,退隐箕山,启于是继承王位,在位九年。一说启杀伯益自立。后,君。有扈:即下文有扈氏,古国名,故址在今陕西户县北。甘泽:古地名。
六卿:天子设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
浅:狭,窄小。
处:居处。重(ɡ)席:两层席。
贰味:重(ɡ)味,多种菜肴。
张:陈设。
修:整治。
饬:通“饰”。修饰打扮。
亲亲长长:前面的“亲”、“长”用如动词。这里是“亲近”、“敬爱”的意思。
期(jī)年:一周年。
自胜:等于说“胜自”,克制自己。下文“自论”、“自知”与此同。
执辔(pèi)如组:引诗见《诗·郑风·大叔于田》。辔,驾驭牲口的缰绳。组,编织。
审:明悉。
躁:急躁不安。子贡认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驭手执辔动作像编织花纹一样,手不能停,所以他说,照此治理天下未免太急躁了。
文:花纹。孔子说子贡误解了诗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驭手执辔像编织花纹一样,织者只要编织手中的丝线,花纹自然成形于外;驭手只要调理好手中的缰绳,马自会在道上奔驰千里。
组修其身:指修养
自身。成文:比喻大业完成。
穴者:指穴居动物。
涂之人:行路人。荫:树阴。这里用如动词,呆在树阴下(休息)。
语(yù):告诉。
之:代国家。
迂(yū):迂远,不切实际。
得之人:等于说“得之于人”。下句“失之人”等于说“失之于人”。
门户:单扇门叫户,双扇叫门。连用则泛指门。
论人【正文】
四曰:
主道约①,君守近②。太上反诸己③,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④,其推之弥疏⑤;其求之弥强者⑥,失之弥远。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⑦,节嗜欲,释智谋⑧,去巧故⑨,而游意乎无穷之次⑩,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
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故知知一,
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墨也;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于肌肤,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
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于王。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论人”的方法。“论人”就是衡量、识别人。文章指出,君主“论人”,最好的方法是“反诸己”,其次是“求诸人”。所谓“反诸己”就是向自身求得,就是让自己顺乎自然,处于“无为”的境界。这样就能知道事物的精微,事理的玄妙,就能“得一”,无往不胜。所谓“求诸人”,是说向别人寻求。文章指出,“论人”要听言观行,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加以考察识别。对外要用“八观六验”,对内要用“六戚四隐”,这样“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注释】
①约:简约,简单。
②守:指所遵守、奉行的原则。
③太:最。
④索:寻求。之:代上文“主道”、“君守”。弥:益,更加。
⑤疏:远。
⑥强:用力。
⑦适:用如使动,使……适度。
⑧释:舍弃。
⑨巧故:伪诈。
⑩无穷之次:指无限的空间,即道家所推崇的虚无境界。次,泛指所在之处。
事:等于说“立”。自然之涂:指无为的境界。自然,天然。涂,同“途”,路。
天:指天性。
精:精微。
神:指事理的玄妙。
一:指道。道家把“一”看作数之始,物之极,故称“一”为道。
知一:等于说“得一”。
应:适应。
昭:明亮,光明。
比:并列。
息:灭。
时:随时。之:至。
宾:归顺。塞:遏止。
意气:指精神、元气。宣:疏通。
收:疑当作“牧”。牧,守。
朴:指本性。
养:指养身之物。节:节制。薄:少。
得:这里指被人占有、支配。
墨:染黑。
当(dànɡ)务:与事合宜。
极:穷,困窘。
错:通“措”。安放。数:礼数,礼仪。
集于肌肤:与肌肤相接为人所感知。集,至。
革:改变。
何事之不胜:这是宾语前置句。宾语“何事”置于“不胜”之前,用“之”复指。胜,任。下句“何物之不应”句子结构与此句同。
应:相应,适合。
利:疾,快。
僇(lù):通“戮”。杀戮。
功:用如动词,建立功业。
通:显达,处境顺
利,与下文“穷”相对。
进:举荐。
喜:用如使动,使……高兴。下文“乐”、“怒”、“惧”、“哀”、“苦”都用如使动。
特:出众,卓异。这里指卓异的品行。
人:通“仁”。
四隐:指四种亲近的人。隐,私。
邑里:乡亲,邻居。门郭:当作门郎(依孙诒让说)。门郎,指左右亲近的人。
情:真情。
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大意是,就像是避雨,所往之处无一处没有雨水,无所逃避。之,往。是,指代“雨污”。
圜道【正文】
五曰:
天道圜①,地道方②。圣王法之③,所以立上下④。何以说天道之圜也⑤?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⑥,无所稽留⑦,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⑧,不能相为⑨,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日夜一周⑩,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八虚甚久则身毙。故唯而听,唯止;听而视,听止:以言说一。一不欲留,留运为败,圜道也。一也者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圣王法之,以全其性,以定其生,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于民心,遂于四方,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善不善,无所壅矣。无所壅者,主道通也。故令者,人主之所以为命也,贤不肖、安危之所定也。
人之有形体四枝,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人臣亦然。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主也者,使非有者也,舜、禹、汤、武皆然。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立官必使之方。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而与其子孙,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乱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远,而所知者之近也。今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宫、徵、商、羽、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此所以无不受也。贤主之立官有似于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解说】
本篇以“圜道”为题,其旨仍是谈论君道。文章指出:“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这是古人法天地思想的反映。本篇中的“天”,不是一切的最高主宰,也不是人格化的上帝,而是与“地”相对的自然物。文章以精气的运动、日月的运行、生物的生长衰杀、云气西行、水泉东流等为例,说明天道的性质和规律,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唯物的认识。本篇谈天道,目的仍在于论君道。文章说:“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指出君道与臣道的区别,强调君道与臣道不可颠倒。文章在论及“臣处方”时指出:“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提出了君主立官的根本原则,并强调了百官各守其职的重要性。【注释】
①圜:通“圆”。指周而复始,运而不穷。
②地道:关于地的道理、法则。方:端平正直。
③法:效法。
④上:指君。下:指臣。
⑤说:解释。
⑥周:环绕。杂:通“匝”。循环终始。
⑦稽:留止。
⑧分(fèn):名分,职分。职:职守。
⑨相为:互相替代。
⑩日夜一周:“日”字当重(依孙锵鸣说)。太阳一昼夜绕行一周。
躔():指月亮运行与星辰会次。
轸(zhěn))与角属(zhǔ):轸宿与角宿相接。二十八宿始于角宿,终于轸宿,所以说“轸与角属”。属,连接。
精:精气,即阴阳之气(依陈奇猷说,见《吕氏春秋校释》)。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所以说“精行四时”。
一上一下:指阴气上腾,阳气下降。
遇:会合。这句是说阴气、阳气会合而成万物。
动:这里指有生机。
杀:指死,灭亡。
藏:隐灭不见形迹。
云云然:云气周旋回转的样子。
辍(chuò):止。
上:指水泉。
下:指海。
小:指泉之源。大:指海。
重:指水。轻:指云。
黄帝曰:战国时有很多托名为黄帝著的书出现,据《汉志》记载黄帝之
书就有二十一家。这里的“黄帝曰”当是引自此类书文。
帝:天,天帝。处:居处。
刑蹇(jiǎn):连绵词,义同“形倨”,颠仆障碍,不能行进(依俞樾说)。
人之窍九:人体有九窍。九窍,指耳、目、鼻、口、大小便处。
居:这里是壅闭的意思。虚:病。
唯而听,唯止:应答时若要听,应答就会停上。唯,本是应答之词,这里用如动词,作“应答”讲。
说一:专精于一官、一窍。说,通“锐”(依许维遹说)。
欲:应该。留:停滞。
留运:停滞。
一:指道。
莫知其原……莫知其终:大意是,道无形,没有谁知道它的原始终极。原,来源。端:端末。
宗:本源。
性:指天性。
宣:周遍,普遍。究:穷极,深入到底。
瀸(jiān):洽,合。
遂:通达。
还(xuán):通“旋”。旋转。
可不可,善不善:使不可者可,使不善者善。前面的“可”、“善”用如使动。
四枝:即四肢。枝,通“肢”。
感:触动。这里是被动用法。
非有:非自身具有的东西。
犹若:等于说“犹然”,仍然。
世:父死子继叫世。
审:确定。
宫、徵(zhǐ)、商、羽、角:我国古乐五声音阶的五个阶名,合称“五音”或“五声”。
均:调和。
受:这里有应和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