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正文】
一曰:
仲秋之月,日在角①,昏牵牛中,旦觜嶲中②。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③。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生,候雁来,玄鸟归④,群鸟养羞⑤。天子居总章太庙⑥,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⑦,行麋粥饮食⑧。乃命司服具饬衣裳⑨,文绣有常⑩,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享。天子乃傩,御佐疾,以通秋气。以犬尝麻@,先祭寝庙。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窌,修囷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则财物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因其类。
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有大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解说】
见《孟秋》。【注释】
①角: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室女座。
②觜嶲(xī):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猎户座。
③南吕:十二律之一,属阴律。
④玄鸟:燕子。归:指去南方。
⑤养羞:指鸟养护增生毛羽准备过冬。
⑥总章太庙:西向明堂的中央正室。
⑦几(jī):坐时,放在身边供凭依的小桌。杖:供老人走路时扶持的手杖。古代用赐杖表示敬老。
⑧行:赐予。麋(mí)粥:粥。麋,通“糜”。粥。
⑨司服:主管服制的官吏。具:准备。饬:整饬。衣:上衣。裳(ɡ):下衣。
⑩文:画。常:指固定的规格。按:古时制度,祭服上衣用画,下衣用绣。
制、度:依照制度。以上是讲祭服。
衣服:指祭服以外的其他衣服。量:度量。指衣服的大小长短之类。
循:依照,遵循。故:旧法。
带:束衣的带子。这句是说依照服饰的类别,冠带也有固定的规格。
有司:指司法官吏。百刑:指各种刑罚。
枉桡:都是弯曲的意思,这里“枉”指不按法律公正断案,“桡”指不按公理申明正义。
殃:灾祸。
宰祝:即充人、太祝,官名,主管牺牲及祭祀。巡行:巡视。
全具:指牺牲完整没有毁伤。
案:考察。刍豢:都是养的意思,这里指牺牲豢养的情况。刍,指用草喂养牛羊。豢,指用谷物喂养猪狗。
物色:毛色。
比类:合乎旧例。
中度:符合标准。
五者:指全具、肥瘠、物色、小大、长短。备当:完全合适。备,完全。
其:句中语气词。享:享用。
傩(nuó):祭祀名,逐除灾疫、不祥。
御:止。佐疾:指疫疠(依许维遹说)。
麻:指麻籽。
都邑:城镇。有先君宗庙叫都,没有叫邑。
穿:挖掘。窦:地穴。窌(jiào):地窖。
囷(qūn)仓:存放粮食的仓库。圆的叫囷,方的叫仓。
趣:通“促”。催促。收敛:指收藏谷物。
务:努力从事。蓄菜:聚藏干菜。
积聚:指积聚柴米,以上几句是说做过冬的准备。
劝:鼓励。
或:句中语气词。时:农时。此句《淮南子·时则》作“若或失时”,《礼记·月令》在此句下有“其有失时”。本书此处似有脱误。
行:施予。罪:惩罚。
日夜分:日夜各半。秋分时,漏刻上昼夜各为五十。
蛰虫:藏伏的动物。俯户:潜伏在门户间。俯,藏伏。户,单扇的门,这里指洞**。
杀气:阴气。浸:渐渐。
涸(hé):干涸。
一:用作动词,统一。度:指计量长短的器具或单位。量:指计量容积的容器。
平:用作使动,使……平。权:秤锤。衡:秤杆。
正:用作使动,使……正,校正。钧:三十斤。石:一百二十斤。
齐:用作使动,使……一致。斗甬:都是量器。甬,即“桶”字。
易:用作使动,使……易,减轻。关市:指关市的税收。
来:用作使动,使……来。
入:纳入。货贿:钱财。
便:利。
杂:会集。
匮(kuì):缺乏。
遂:成。
事:指兴土功、合诸侯、举兵众之事。逆:违背。天数:天道,自然的规律。
时:指天时,即四时节令。
因:依,顺。类:事类。这句大意是要依事情的不同来确定何时做什么。
荣:花。
五行说认为春主生育,秋行春令,所以草木生荣;又认为金木相犯,所以国有大惶恐。
数(shuò):屡次。
先行:指先收声。仲秋雷始收声,行冬令,则提前止声。
论威【正文】
二曰: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①,治乱、安危、过胜之所在也②。过胜之③,勿求于他④,必反于己。
人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道一⑤,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令能无敌者,其兵之于天下也,亦无敌矣。古之至兵⑥,民之重令也,重乎天下,贵乎天子。其藏于民心,捷于肌肤也⑦,深痛执固⑧,不可摇荡,物莫之能动⑨。若此则敌胡足胜矣⑩?故曰: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先胜之于此,则必胜之于彼矣。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举凶器必杀,杀,所以生之也;行凶德必威,威,所以慑之也。敌慑民生,此义兵之所以隆也。故古之至兵,士民未合,而威已谕矣,敌已服矣,岂必用袍鼓干戈哉?故善谕威者,于其未发也,于其未通也,窅窅乎冥冥,莫知其情,此之谓至威之诚。
凡兵,欲急疾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而急疾捷先之分也。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而不可久处,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虽有江河之险则凌之,虽有大山之塞则陷之。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冉叔誓必死于田侯,而齐国皆惧;豫让必死于襄子,而赵氏皆恐;成荆致死于韩主,而周人皆畏”;又况乎万乘之国而有所诚必乎?则何敌之有矣?刃未接而欲已得矣。敌人之悼惧惮恐、单荡精神,尽矣,咸若狂魄,形性相离,行不知所之,走不知所往,虽有险阻要塞、铦兵利械,心无敢据,意无敢处,此夏桀之所以死于南巢也。今以木击木则拌,以水投水则散,以冰投冰则沈,以涂投涂则陷,此疾徐先后之势也。
夫兵有大要,知谋物之不谋之不禁也,则得之矣。专诸是也,独手举剑至而已矣,吴王壹成。又况乎义兵,多者数万,少者数干,密其躅路,开敌之涂,则士岂特与专诸议哉!【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战争之道。文章首先强调了“义”的重要性,指出“义”是“万事之纪”,战争自然也不例外,只要统一于“义”,就可使“三军一心”,号令无阻,无敌于天下了。其次强调了号令的重要性,指出“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文章还论述了有关战略战术的一些原则。如:“善谕威者,于其未发也”,“士民未合,而威已谕矣”;“凡兵,欲急疾捷先”;“夫兵有大要,知谋物之不谋之不禁也”等等,这些军事思想都是很可贵的。【注释】
①上下:指长幼。
②过:等于说“败”(依孙锵鸣说)。
③过胜之:胜败的关键。句末承上文省略了“所在”二字。
④他:别的,其他的。
⑤一:用如动词,统一。
⑥至兵:指正义之师。
⑦捷于肌肤:感于肌肤。捷,通“接”。接触,感觉的意思。
⑧深痛:深切。执固:牢固。
⑨动:用如使动。
⑩胡:何。
强:这里是不可冲犯的意思。
信:通“伸”。这里是畅行无阻的意思。诎(qū):通“屈”。屈服。
此:近,这里指朝廷。下文“彼”指原野。
凶器:兵器是杀伤人的工具,所以古称兵器为凶器。凶,杀伤人。
勇:勇武。勇武作为古代的一种道德,是体现在战争中的,而战争必杀伤人,所以古称勇武为凶德。
犹:通“由”。由于。
威:显示武力使人畏惧。
慑(shè):用如使动,使……恐惧而屈服。
隆:兴盛。
士民:古代四民(士民、商民、农民、工民)之一。这里指士卒。合:古称交战为合。
谕:使人知道。
枹(fú)鼓:鼓槌和鼓。古时作战,击鼓以令进军。也作“桴鼓”。干:盾。
通: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窅窅(yǎo):义与“冥冥”相近,潜
藏隐晦的样子。
诚:实。
捷:敏捷,迅速。
而:相当于“与”。分:区别。
兔起凫(fú)举:喻行动迅疾。起,疾跑。凫,水鸟名,俗称“野鸭”。举,起飞。死(mèn)之地:指地势险恶的绝地。,气绝。
凌:逾越。
陷:攻破。
并:抑止。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屏”。专精:使精神专一。
一:用如使动,使……专一。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代上文的心、目、耳。
冉叔:战国时的义士。田侯:战国时齐国国君,田姓。
豫让:春秋末年晋国人,晋卿智瑶的家臣。智氏被赵、韩、魏三家灭掉之后,他一再谋刺赵襄子,后事败自杀。襄子:名无恤(一作“毋”),赵简子之子,晋卿。他与韩、魏两家合谋,灭了智氏。
成荆致死于韩主,而周人皆畏:其事未详。成荆,春秋时齐国的勇士,常与盂贲并提。他书或作“成(jiàn)”、“成庆”。
必:坚决做到。
悼:恐惧。惮(dàn):畏惧。单荡精神:精神衰弱动摇。
尽:这里是达到极点的意思。
咸:皆,都。狂魄:精神错乱。
离:违。
之:往。
铦(xiān):锋利。械:器具,这里指兵器。
南巢:古地名。据《史记·夏本纪》张守节正义,故址当在今安徽巢县。史传夏桀被成汤放逐,死于南巢。
拌(pàn):通“判”。分开。
沈():没入水中。后多写作“沉”。
涂:泥。这几句的意思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行动迅速、处于主动地位、先发制人的就占上风。
大要:指最关键之处。
知谋物之不谋之不禁也:懂得算计敌人考虑不到以及不防备的地方,即懂得“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始计》)。物,这里指敌方。“谋”下的“之”字作连词用,相当于连词“与”。
专诸:春秋时吴国人。他借献鱼之机,用藏在鱼腹中的匕首为吴公子光(阖闾)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也当场被杀。
吴王壹成:专诸一举而成全了阖闾,使他当上吴王。
躅(zhuó):足迹。
涂:道路。
岂特:岂只。议: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正义之师的武士远远胜过专诸。
简选【正文】
二曰:
世有言曰:“驱市人而战之①,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②;老弱罢民③,可以胜人之精士练材④;离散係絫⑤,可以胜人之行陈整齐⑥;锄耰白梃⑦,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⑧”此不通乎兵者之论。今有利剑于此,以刺则不中,以击则不及,与恶剑无择⑨,为是斗因用恶剑则不可⑩。简选精良,兵械铦利,发之则不时,纵之则不当,与恶卒无择,为是战因用恶卒则不可。王子庆忌、陈年犹欲剑之利也。简选精良,兵械铦利,令能将将之,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矣,汤、武、齐桓、晋文、吴阖庐是矣。
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
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纣为禽。显贤者之位,进殷之遗老,而问民之所欲,行赏及禽兽,行罚不辟天子,亲殷如周,视人如己,天下美其德,万民说其意,故立为天子。
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鄗,北至令支。中山亡邢,狄人灭卫,桓公更立邢于夷仪,更立卫于楚丘。
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锐卒千人,先以接敌,诸侯莫之能难。反郑之埤,东卫之亩,尊天子于衡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