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斧锧其上:表示处以刑罚的意思。斧,古代杀人时用作刑具。锧,古代杀人时垫的砧板。
:汤灭桀前的封国。岐:武王灭纣前所居之地。广:扩大。
这几句大意是说,汤、武王之所以能灭掉桀、纣,统一天下,天下诸侯都归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指桀、纣不知存亡的道理)。
“为”下当脱“荆”或“国”字(王念孙、孙锵鸣说)。
干谿、白公之乱: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伐楚,“次于干谿”;又十三年载,楚灵王无道,公子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后派人去干谿瓦解灵王的军队,夏五月,灵王子干谿自缢而死。“干谿之乱”即指此而言。白公,指白公胜,楚干王太子建之子,太子建为郑人所杀,白公胜为报父仇,杀死领兵救郑的楚令尹子西、司马子旗,并占据了楚都。“白公之乱”即指此事而言。
郑襄、州侯之避:指郑袖、州侯助楚王行邪僻。襄,当作“裦”(袖)字(依王念孙说)。郑袖,楚怀王幸姬。州侯,楚襄王宠臣。
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厉:磨砺,勉励。
荆昭王:楚昭王,前515年—前4**年在位。
焉:语气词,无实在意义。石渚:他书或作“石奢”。
还车:掉转车头。反:返回。
仆:自称谦词。
阿(ē):偏袒,庇护。
伏斧顿:趴伏在刑具上,表示请求受死的意思。
及:追上,赶上。
事:职事,职务。
私:偏爱,爱。
殁头:刎颈。
上德【解说】
所谓“上德”,即以德为上、崇尚道德之意。本篇
旨在论述德、义是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根本。文章指出,“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做到“以德以义”,那么就能“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文章列举了舜以德服三苗、郑被瞻忠君行义,以及墨家鉅子孟胜及其弟子死义的事例,宣扬了德义的威力。本篇思想出于庄子,兼通儒、墨两家。文章反对“严罚厚赏”,认为这是“衰世之政”,流露出作者对法家一味“严刑峻法”主张的不满。【正文】
三曰:
为天下及国①,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②,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③;太华之高④,会稽之险⑤,不能障矣;阖庐之教⑥,孙、吴之兵⑦,不能当矣。故古之王者,德回乎天地⑧,澹乎四海⑨,东西南北,极日月之所烛⑩。天覆地载,爱恶不臧。虚素以公,小民皆之,其之敌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孔子闻之,曰:“通乎德之情,则孟门、太行不为险矣。故曰德之速,疾乎以邮传命。”周明堂金在其后,有以见先德后武也。舜其犹此乎!其臧武通于周矣。
晋献公为丽姬远太子。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
屈。丽姬谓太子曰:“往昔君梦见姜氏。”太子祠而膳于公,丽姬易之。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丽姬,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公子夷吾自屈奔梁。公子重耳自蒲奔翟。去翟过卫,卫文公无礼焉。过五鹿,如齐,齐桓公死。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之郑,郑文公不敬,被瞻谏曰:“臣闻贤主不穷穷。今晋公子之从者,皆贤者也。君不礼也,不如杀之。”郑君不听。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去荆之秦,秦缪公入之。晋既定,兴师攻郑,求被瞻。被瞻谓郑君曰:“不若以臣与之。”郑君曰:“此孤之过也。”被瞻曰:“杀臣以免国,臣愿之。”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且被瞻忠于其君,而君免于晋患也;行义于郑,而见说于文公也。故义之为利博矣。
墨者鉅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钜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遂反死之。墨者以为不听钜子不察。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注释】
①为:治理。
②劝:指努力向善。
③亢:通“抗”。抵御。
④太华(huà):即西岳华山。
⑤会稽(kuàijī):即会稽山,在浙江省中部。
⑥阖庐:通作“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本书《用民》云:“阖庐试其民于五湖,剑皆加于肩,地流血几不可止。”所谓“阉庐之教”,即指此类事而言。
⑦孙:指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的兵家,著有《孙子兵法》。吴:指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善用兵。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至楚,为令尹,实行变法。楚悼王死后,被旧贵族射死。
⑧回:转,运转。
⑨澹:通“赡”。足。
⑩烛:照耀。
臧:隐匿。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藏”。
虚素:处虚服素,恬淡质朴的意思。
皆:通“偕”。
之:与。敌:通“适”。往。(以上皆从许维遹说)这句意思是,小民与王皆往(指行公正)而不知其所以然。
形息:指身死。
化奋:教化大行。奋,发扬。
识:知。
三苗:也称“有苗”,古部族名,居住在江、淮、荆州一带。传说舜时被迁到三危(今甘肃省敦煌一带)。
孟门:古山名,在山西、陕
西交界处,绵亘黄河两岸。太行:山名,在山西、河北交界处,多横谷,故有“太行八陉”之称。这里“孟门、太行”指二山之要塞。
疾:速。邮:古代传递文书、供应食宿车马的驿站。按:《孟子·公孙丑上》引孔子语作“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举行**的地方。金在其后:指金属乐器及器具陈列于后。依五行说,金主杀气,所以把它作为“武”的象征。
见(xiàn):显示,表明。
以上两句意思是,舜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他不轻易用武的精神流传到周代了。通:达到,贯通。
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前676年—前651年在位。丽姬:即骊姬。晋献公伐骊戎,获骊姬。有宠,生奚齐,欲立之,故陷害太子申生。
曲沃:古邑名,晋的别都,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
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蒲:晋邑名,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公子夷吾:晋献公之子。屈:晋邑名,在今山西省古县北。
昔:通“夕”。姜氏:即齐姜,太子申生之母,其时已死。
膳:进食,奉献食物。下文“尝膳”之“膳”指食物。
易之:意思是,用毒食替换厂太子所进之膳食。
所由远:意思是,膳食是从远处送来的。其时太子居曲沃,自曲沃进膳,所以说“所由远”。由,从。
尝人:让人尝。尝,用如使动。
食(sì)狗:让狗吃。食,用如使动,使……吃。
释:解释,申辩。
梁:春秋时国名,赢姓,后为秦穆公所灭。
翟:也作“狄”,古部族名。
卫文公:春秋时卫国君主,前659年—前635年在位。
五鹿:卫邑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
如:往,到……去。
之:往,到……去。曹:春秋时国名。
曹共公:曹国君主,前652年—前618年在位。骈胁:肋骨紧密相连,是一种生理畸形。
使袒而捕池鱼:让他脱了衣服去池塘里捕鱼。按:此与《淮南子·人间》所载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所述与此异。
宋襄公:春秋时宋国君主,前650年—前637年在位。加:施加。
郑文公:春秋时郑国君主,前672年—前628年在位。
被瞻:郑大夫。《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作“叔詹”。
不穷穷:不永远困窘。前“穷”字,终的意思。后“穷”字,困窘,困厄。
荆成王:楚成王,春秋时楚国君主,前671年—前626年在位。慢:怠慢,不敬。
秦缪公:即秦穆公(缪通“穆”),春秋时秦国君主,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入之:指将重耳送入晋国为君。
晋既定:指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以后。
孤:谦词,君王自称,意思是“孤德之人”。
镬(huò):无足的鼎,形似大锅。
自今以来:从今以后。来,往。
谢:道歉。
归之:使之归。归,用如使动。
说:喜欢。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悦”。
钜子:也作“巨子”,战国时期墨家称其学派有重大成就的人为“钜子”,如同说“大师”。钜子之职是由前任钜子认可并传给的。
阳城君:楚人。
国:指阳城君的食邑。
璜(huáng):古玉器名,形状像璧的一半。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以铜、玉、竹、木等制成,中间剖分开,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伪。
薨(hōng):古代用来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兵于丧所:在停丧的地方动起了兵器。楚悼王死后,旧贵族们箭射吴起,吴起伏于王尸而死,所以这里说“兵于丧所”。
与(yù):参与。
荆罪之:楚肃王即位以后,因为旧贵族们射吴起时射中悼王尸体,所以对这些人治罪。这里的“荆罪之”即指此事而言。
徐弱:孟胜的学生。
属(zhǔ):托付。田襄子:事迹无考,当为墨家首领。
除路:清除道路。
还:转过身去。殁头:刎颈。
三人:当作“二人”(依吴闿生说)。以:已。
反:返回。
不察:不知,指不知墨家之义。察,知。
若客:义未详。许维遹疑为“苛察”之误,译文姑从之。苛察,以繁烦苛酷为明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