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美女直播

经文上说的致知在格物,是说要想推极我自己的知识,就是对每遇到的事情去考究它的性理。因为人心的灵敏,都是有知的,而天下的事物,也没有一样不具有性理的;只有在事物的性理上不曾用心穷究,那他的知识就很有限。不能彻底明白。所以大学开始教人,必使学者对着天下一切的事物,都要依自己粗浅的道理去穷究它,以求能到达它的极点。等到用力穷究的时间久了,自会有一天能心窍开朗,对一切道理都能贯通,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外表和里面,精细和粗浅,就没有不通达的人,而且心中的全部体制和最大作用,也就没有不明白的了。这就叫做穷究事物,也叫做知识的极诣。

第六诚意

所谓“诚其意①”者,毋自欺②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③。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④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⑤,掩⑥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⑦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①诚其意:朱注:“自修之首也。”

②毋自欺:禁自我欺骗也。

③自谦:谦,足也。言自足也。

④閒居:独处也。

⑤厌然:闭藏之貌。

⑥掩:掩饰也。

⑦严:畏之甚也。

【译文】

经文上所说诚其意的意思,是说自家不要欺骗自家。要厌恶那腐坏的气味,要像爱好那美丽的颜色一般真切。这才算得上自家快活受用哩。所以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自家一人独处的时候。小人平常在家里,做不好的事,没有一样事,他不做到最坏的;见到君子,然后再遮遮掩掩的样子,隐藏他那坏处,故意显示他的好处。却不知别人看他自己,同看见他的肺肝一样,他那种做法,又会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诚实在里面的,总要表现到外面来,所以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自己一人独处的时候。

曾子说:“好像有十只眼睛在注视着,有十只手在指问着自己,好可怕!”有钱的人,会光彩他的房屋;有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内心的意念都能真实无妄。

第七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②;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①忿懥:怒也。

②不得其正:朱注:“盖是四者八指忿忆、恐惧、好乐、忧患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译文】

经文上所说“修身在正其心”的意思,是说心有了忿怒,心就不得端正;心有了恐惧,心也不得端正;心有了好乐,心也就不得端正;心有了忧患,心也就不得端正。心有了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等影响着,就同不在自己身上一样;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吃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第八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③而辟焉。故好而知

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辟:偏也。

②哀矜:怜悯也。

③敖惰:骄傲怠慢。

④硕:肥大也。

【译文】

经文上所说“齐其家在修其身”的意思,是说人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就一味偏着心亲爱他,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就一味偏着心厌恶他,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就一味偏着心敬畏他,对于自己所怜悯的人,就一味偏着心怜悯的,对于自

己所傲惰的人,就一味偏着心傲视怠慢他。因此好人亦要知道他的坏处,恶人亦要知道他的美处的,这种人天下就很少了。俗语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满足自己稻苗的长而大。”所以说身修不好,就不能整齐自己的家。

第九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①。”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②贪戾③,一国作乱;其机④如此。此谓一言偾事⑤,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⑥,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⑦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⑧,其叶蓁蓁⑨,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⑩,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①赤子:婴儿也。

②一人:谓国君也。

③贪戾:贪欲暴戾也。

④机:动机,本由也。

⑤债事:覆败事情也。

⑥有诸己:诸,之于也。言有善于己也。

⑦喻:使人明白也。⑧夭夭:少好貌。

⑨蓁蓁:美盛貌。

⑩忒:差错也。

正:匡正也。

四国:四方之国。

【译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的意思,就是说自己的家人都教不好,而能够去把别人教好的,简直没有这事。所以君子能够不出家门,而能把他的教化推行于全国。孝顺的人,必能事奉君长。友爱兄弟的人,必能事奉长辈。能慈爱晚辈的人,就能够指挥群众。书经康诰篇上说:“爱护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内心很真诚的这样去追求着,虽然不完全达到目的,但也相差不远了。所以从来没有一个不先把抚养孩子的方法学会而就嫁出去的啊!

做国君的能在家中行仁,那么整个国家也要跟着行仁了。国君若能使一家人互相谦让。那么一国人也要跟着谦让起来。做国君的若是贪欲暴戾,那么整个国家的人都要起来作乱了。一切事的起因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句话就能败坏事物,一个人就能安定其国。唐尧和虞舜以仁德来引导天下,因而人民都依从他。夏桀和商纣以暴虐来统治天下,人民却也依从他。如果国君所发号的政令与他所爱好的不同,那么人民就不会依从他了。所以有道的国君,为善先要求之于己,而后求之于人;先要自己没有过错,然后才能批评别人。假使自己所做的全不宽恕公道,却要使众人了解不加反对,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诗经上说:“桃花美丽而茂盛,桃叶繁密而丰富。这女儿正是出嫁的时候了,做个和顺的妻子。”而后才可以使国人做为榜样。诗经上又说:“兄弟和睦”,只有这样兄弟和睦,才是做别人的榜样。诗经上又说:“礼仪一致,正是四正国家的原则的。”这样的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后国民都隐该效法他们。所以说,治理国政的根本必先家庭祥和。

第十治国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①而民兴②孝;上长长③而民兴弟;上恤孤④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⑤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⑥彼南山,维石岩岩⑦;赫赫师尹⑧,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⑨则为天下僇⑩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散,财散**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

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