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吕侯被任命为相时,穆王在位很久了,年纪也大了,他仍然大力谋求制定刑法,来禁戒天下的动乱。
穆王说:“古有遗训,蚩尤开始作乱,蔓延到平民百姓身上,无不侵掠残害,猖狂邪恶,内外作乱,强夺盗取,诈骗抢劫。苗民不遵守政令,其首领就用刑法约束民众,制订了五种酷刑,叫做法律。杀害无罪的人,于是开始滥施劓、刵、宫、黥等刑罚。苗民一旦触犯刑律,都会受到制裁,即使有理由申辩的人也不放过。
“苗民逐步相互欺诈,一派混乱,没有中正公允和诚实,而是背信弃约。被暴虐威罚的众人,向上天遍告自己无辜。上天考察苗民,没有芬香远扬的德政,刑法所散发出来的只有血腥气味。颛顼皇帝哀怜众多被残害的人没有罪过,就用威罚处置施行暴虐的人,断绝行暴的苗民,让他们没有后代留在世间。又命令重和黎,禁绝地民与天神互通感应,于是地民和天神不再有升降往来了。高辛、尧、舜相继治理天下民众,显扬明哲之士辅助常道,就连孤苦无依靠之人的情况也能让上位的人知道。
“尧清楚听到下层民众和孤寡之人对苗民有怨言。德政威严,民众就会畏服;德政圣明,民众就会尊重。于是任命伯夷、禹、后稷三位长官,为百姓费心操劳。伯夷颁布法典,用刑律制约民众;禹平治水土,负责治理山川;后稷教民播种,努力种植庄稼。三位长官功成以后,老百姓就富足了。士师又用公允的刑罚制约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
“和颜悦色的君王在上,贤明推行德政的大臣在下,光照四方,没有人不勤行德政,所以就能勉力于刑法的公允,治理民众,辅助常道。主管刑罚不是要终止于威罚,而是要终止于敦厚。谨敬慎戒,自己不要被人说坏话。他们肩负上天的美德,自己造就了好命,所以他们在人世配享天命。”
穆王说:“啊!四方管理政务和刑狱的诸侯们,不是你们在做上天的治民官员吗?现在你们效法什么呢?难道不是这伯夷施行刑罚的道理?而今你们惩罚什么呢?是这苗民不明察案件的审判,不采用善良有德的人,监察五刑的公允;是这些人虚张威势,夺人财物,专横地用五刑裁决,乱罚无辜,上帝不赦免他们,降下灾祸给有苗。苗民对于上帝的惩罚无话可说,于是上帝断绝了他们的后嗣。”
穆王说:“啊!牢记这个教训吧!我们自家的父老兄弟侄子儿孙们,都要听从我的教令,也许会享有好命。现在你们没有人不用自认勤劳来安慰自己,你们没有人不禁戒自己的不勤劳。上天治理民众,暂时任用我们,成功与不成功,在于人自己。你们要恭敬地接受天命,来辅助我!即使遇到可怕的事也不要害怕,即使可以休息也不要休息。要慎用五刑,养成三种德行。我有善政,万民得利,国家也就会长久安宁了。”
穆王说:“啊,来吧,诸侯国君和各位大臣,我要你们善用刑法。如今,你们安定百姓,要选择什么呢,难道不是德才兼备的人吗?敬重什么呢,难道不是刑罚吗?谋划什么呢,难道不是审判适当吗?
“原告和被告都来齐了,法官就审查适于五刑的讼辞;如果讼辞核实可信,就用五刑处置;如果五刑处理,讼辞不能核实,就用五罚处置;如果五罚处理,讼辞不妥当,就用五过处置。五种过失的弊端是:法官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说情枉法。如果出现这种弊病,法官的罪就与案犯相同,要详细核实啊!
“五刑处置的疑案,要赦免,五罚处置的疑案,要赦免,一定要仔细审核啊!要在众人中核查验证,审理案件要有共同办案的人。没有核实,不能断案。大家要共同敬畏上天的威罚。
“判处墨刑有可疑之处,就要从轻处置,罚金一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劓刑有可疑之处,也要从轻处置,罚金两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剕刑有可疑之处,也要从轻处置,罚金五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宫刑有可疑之处,也要从轻处置,罚金六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死刑有可疑之处,要从轻处置,罚金千锾,要核实其罪行。用墨刑处罚的条目有一千条,用劓刑处罚的条目有一千条,用剕处罚的条目有五百条,用宫刑处罚的条目有三百条,用死刑处罚的条目有两百条。用五刑处置的总条目是三千条。
“刑罚条目上没有的罪过,要按罪过的轻重,比照相关条目处罚。不要错乱了供辞,不要采用已经废弃的法律条文,要明察,要依法,要仔细核实啊!如果重罪宜于轻罚的,就要减轻一等来处置;如果轻罪宜于重罚的,就要加重一等来处置。轻罚重罚允许有一些灵活性。刑罚时轻时重,相同或不同,要有条理,有纲要。
“刑罚惩处不是要置人死地,但要让犯人感到比疾病还痛苦。不要用巧言善辩的人审理案件,要用善良公正的人审理案件,这样就不会有不公正。认真审察讼辞中矛盾的地方,以此判断哪些可信从,哪些不可信从。要怀着哀怜的心情去断案,清楚明白地考察刑律条文,比照案情度量轻重,都要力求公正合理。当刑当罚,要仔细核实啊!案件判定了,人们信服,判决改变了,人们也信
服。刑罚贵在慎重。两种罪行发生在一个犯人身上,可以考虑只处罚其中一种。”
穆王说:“啊,谨慎地对待刑罚啊!主持政务司法的诸侯以及同姓官员们,我的话多是畏惧之词。我对待刑罚很慎重,施行德政也要有刑罚。现在上天扶助下民,在人间设立君王百官负责管理民众的事务。要明察诉讼中的一面之辞,民众的治理,无不在于公正听取双方的供词,不要在审判双方诉讼时图谋私利!办案时接受的贿赂不是财宝,那是获罪的事,将与众多罪行一样给予处罚。要永远敬畏刑罚,不是天道不公平,只是人们自己终止天命。上天的刑罚不施加在这些贪赃枉法者的身上,普天之下的民众就不能享有善政了。”
穆王说:“啊!子孙们,从今往后,将监察什么呢?难道不是德政吗?对于百姓诉讼的案件的判决,要明察啊!治理民众要依靠刑罚,使无穷无尽的讼辞合于五刑的判决,都能公正恰当,就有吉庆。你们负责治理我的善良民众,对于这个祥善的用刑之道可要明察啊!”
文侯之命①
【原文】。
王若曰②:“父义和③!丕显文、武,克慎明德④,昭升于上⑤,敷闻在下⑥,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⑦。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⑧,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⑨,肆先祖怀在位⑩。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
“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注释】
①文侯之命:这是周平王为表彰晋文侯
安定王室有功的册命。文侯,指晋文侯,名仇,字义和。
②王:周平王。若:这样,如此。
③父:对同姓诸侯尊长的称呼,“父”犹父辈。义和:文侯的字。
④慎:慎重。明:勉,努力。
⑤昭:明亮。上:上天。
⑥敷:遍布。闻:传扬。下:天下。
⑦惟时:因此。时,是,此。集:止,降。命:福命。文王:当从《晋世家》作“文武”。
⑧惟:因为。先:已故的。正:官长。左右:左边和右边。昭:明。事:服事。辟:君王,指先王。
⑨越:于,对于。谋猷(yóu):谋划。猷,谋略。率从:遵从。
⑩肆:因此。怀:安。
闵:可怜。嗣:继承。
造:通“遭”,遭受。丕:大。愆(qiān):罪。指惩罚。
殄(tiǎn):绝,没有。资:资财。泽:恩泽。
侵戎:侵伐。戎,兵戎。纯:大,此指多。
即:如果。御事:治事大臣。
或:有。耆(qí)寿:指年高老成之人。耆,老。俊:通“骏”,长久。服:职,位。
惟祖惟父:指祖辈父辈诸侯。惟,语气词。
伊:语气词。恤:顾念。
有:多。绩:功劳,成就。此指使……有成就。予一人:周平王自称。
绥:安。
绍:继承。显祖:光明显耀的先祖。指唐叔虞,晋国的始封君主。
肇:努力。刑:制御。文武:指文武百官。
会:会合。指会合诸侯。绍:继承,延续。
追:追怀。孝:继承先人之志。文人:有文德的人。
修:长。此指美、善之德。
扞:卫,保卫。艰:艰难。指艰难之时。
嘉:嘉奖。
归:回去。视:治理。师:众。
宁:安定。
赉(lài):赏赐。秬(jù)鬯(g):秬和郁金香酿成的香酒,用于祭祀。秬,黑黍。鬯,秬金香。卣(yǒu):古代盛酒用的器皿。
彤:红色。
卢:黑色。
柔:安抚。能:亲善,和睦。迩:近处。
惠:爱护。康:安定。
荒:荒废。指荒废政务。宁:安宁。指贪图安逸。
简:大。恤:顾念。指治理。都:国都。代整个晋国。
用:以。成:成就。显:显明。
【译文】
周平王这样说:“叔父义和啊!由于伟大光明的文王和武王能够谨慎认真地行德,他们道德的光辉明亮地飞升到上天,他们的美名广泛地传播在人间,因此上帝降下福命给文王和武王。也因为先前的公卿大夫们能够在君王左右贤明地服事君王,他们对于君王的大大小小的谋划都遵从,所以先祖能安然在位。
“唉!可怜我一继承王位,就遭到上天重
重的惩罚。我既没有什么资财和恩泽施给民众,我的国家又不断地大受兵戎侵扰。如果我的治事大臣中没有年高老成的人长期在职,我就会坐不住王位了。我呼吁:‘祖辈和父辈的诸侯国君啊,您们要顾念我啊!’啊!您们要大大地让我有成就,要使我在王位上长久安宁啊!
“叔父义和啊!您能够继承您光明显耀的先祖的美德,您努力制御文武百官,用会合诸侯的方式延续了您的君王,您追怀和继承了先前的那些有文德的人。您道德高尚,在我艰难的时候保卫了我。像您这样的人,我要嘉奖。”
周平王说:“叔父义和啊!您要回去治理您的臣民,安定您的国家。现在我赏赐给您用黑黍和郁金香酿的香酒一卣;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张,黑色的箭一百支;马四匹。
“叔父您去吧!希望您安抚远方,和睦近邻,爱护和安定老百姓,不荒废政事,不贪图安逸。希望您努力治理好您的国家,以此成就您光明显耀的美德。”
费誓①
【原文】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
“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乃干,无敢不吊②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弃,无敢伤牿③!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④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⑤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⑥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榦⑦
“甲戌,我惟筑。无敢不供!——汝则有无馀刑,非杀。⑧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⑨,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
【注释】
①《费誓》,费(bǐ,音同“毕”)是地名,《史记》作《肸誓》(肸音)(xī)。《鲁周公世家》:周公元子伯禽受封为鲁公。“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遂平徐戎,定鲁。”与《甘誓》《牧誓》相同,《肸誓》(《费誓》)也是战前动员令,也是誓师之辞。据裴骃《集解》与司马贞《索隐》,《费誓》之费,又作肸之外,还有作“粊”,作“鲜”,作“狝”诸说。“费”“粊”声同,“肸”“鲜”“狝”一音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