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九五”在尊位,以伟大的德行,在上位被万民瞻仰。内卦“坤”是顺,外卦“巽”是从,四个阴爻,柔顺地服从。“九五”在外卦的中位,阳爻阳位得正;所以,是以“中正”的德行,展示于天下。盥洗还没有奉献祭品,就被尊敬仰慕;是说在下者看到盛德,就被感化的缘故。仰观天的神秘法则,四时循环,不会有偏差;因而,圣人效法天的神秘法则,设立教化,顺应自然,则天下就在不知不觉中信服。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观卦的上卦“巽”是风,下卦“坤”是地,风在地面上吹,遍及万物。古时圣明的君王,效法这一精神,巡视各方,观察民情风俗,分别设立适当的教化。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观”在此应当作看解。卦辞是以“九五”为重心,所以是展示;各爻所说的,则是观看“九五”。“初六”阴爻柔弱,在最下位,仰观“九五”,距离遥远;因而,象征没有才识,不能高瞻远瞩,是儿童的观点,当然幼稚。“小人”指庶民,庶民无知,这是必然的情形,所以说没有过失。但对身负教化的人来说,则是耻辱。
这一爻,说明观察不可幼稚,应高瞻远瞩。
六二:闚观,利女贞: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闚”同窥,窥视的意思,窥是由洞中偷看,闚则是由门缝中偷看。“六二”阴爻,在内卦,柔弱黑暗,观看光辉的“九五”,眼花缭乱,看不清楚,好像是由门缝中偷看。以古代来说,妇女足不出门,这是当然的道理。“象传”说,对堂堂的男子汉来说,这种由门缝中偷看,不光明磊落的态度,就太丑陋了。
这一爻,说明观察不可偏狭。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这一“爻辞”,可以解释成观察我自己的生存途径,以决定进退;也可以解释成观察自己的生存进退途径;总之,是生存在于进退的意思。“六三”在下卦的最上方,处于可进可退的位置,不必观察高高在上的“九五”,应当观察自己的主张,来决定进退。应当择善固执,不可趋炎附势,失去了自己的原则。
这一爻,说明观察
应有主见,不可盲从。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宾”即仕,古代有德行的人,前往朝廷,天子以宾客的礼仪招待,所以说宾。
“**”最接近“九五”。“九五”象征阳刚、中正、德高望重的君王,所以“**”可观看到君王德行的光辉。但为什么说“观国之光”?因为由一国的风俗民情,就足以观察到君王的德行如何。今天所说的“观光”,语源就出自此处。
“**”阴爻,又在上卦“巽”的最下方,性格柔顺,适合于辅佐君王;因而,出仕朝廷吉祥。春秋时,陈国的敬仲,生下来的时候,占卜得到这一爻。《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敬仲自己虽然逃亡他国
,但三百年后,他的子孙田氏,终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象传”说:知识分子,看到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就知道是否尊重贤士,决定是否去辅佐该国的君王。
这一爻,说明应观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九五”阳爻,在至尊的中位,下面有四个阴爻仰观,象征是一位有德行的君王,成为这一卦的主体。以君子来说,应当经常反省观察自己的日常所为,坚守中正,当然就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统治者只要观察民情风俗,就知道自己的作为是否正当。
这一爻,说明应当观察自己的作为,检讨反省。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阳爻,在尊位“五”的上方,象征高尚的隐士,虽然超然于世俗以外,但却仍然被天下人观察;如果刚毅无欲,符合君子应有的德行,才没有灾祸。
“象传”说:在上者时刻被观察,政治理想永远不能满足,不可自满,掉以轻心。
这一爻,说明在上者时刻都被注目,不可掉以轻心。
观卦,阐释观与瞻的道理。在上者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注意的焦点,无时无刻不在被注视中;因而,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轻率行动,必须诚信严正,以道义展示于天下,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仰与尊敬,服从领导,产生力量。相对的,在上者对外要观察民情和民间疾苦,有所作为。同时对内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作为,不断反省检讨,至于至善。政治理想,永远不会满足,不可无知,不可偏狭,不可自满,应有主见,坚持原则,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对一般人来说,同样地也要遵循这一观察的法则。
卦二十一·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
这一卦的占断,是亨通。凡事不能亨通,必然中间有障碍;这一卦,将中间的障碍咬碎,当然就亨通了。这一含意,象征刑罚;刑罚,就是要铲除构成障碍的不良分子。
下卦“震”是雷,上卦“离”是明,以雷霆万钧的威势,足以明察秋毫的光明,象征刑罚必须具备的条件。《论语》“子路”中说:“刑罚不能中肯,人民将手足不知所措。”因而,刑罚必须公正。这一卦的主体“六五”,柔爻刚位,在外卦的中位,象征刚柔兼备,具备威吓、明察、适中的条件;所以,有利于执行刑罚。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这一卦的形象,是口中咬着物;所以称作“噬嗑”。由于咬合嚼碎,所以亨通。这一卦,阴阳各有三爻,各占一半,象征刚柔相济。下卦“震”是动,上卦“离”是明,象征有行动力,而且能明察是非。加以下卦“震”是雷,上卦“离”是火,雷电交鸣,产生震撼力与光明,象征刑罚的威吓与明察。
虽然“噬嗑”的“六五”,阴爻阳位不正,位置不当;然而,在上卦得中,对执行刑罚来说,仍然适当,所以有利。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勅法。
上卦“震”是雷,下卦“离”是电,雷电**,所以称作“噬嗑”。雷具备威吓力,电发生光明;古代的帝王,效法这一精神,使刑罚明显,法律端正。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即履,“校”是枷。“屦校”是穿在脚上的刑具,“灭”是伤害的意思。
“初”与“上”,多指没有地位的人。在这一卦,“初”与“上”是指受刑的人;“二”到“五”指有爵位的人,亦即施刑的人。《礼记》“曲礼”中说:“刑不上大夫。”古代的刑罚,是只以庶民为对象。
“初九”相当于刑罚的开始,罪行不严重,刑罚也轻,所以只罚带脚镣,伤到脚趾。受刑罚为什么说“无咎”?“系辞传”解释说:“小的惩罚,使人戒惧,不敢犯大恶,对小人物来说,这就是福。”亦即,恶行应及早制止,以免扩大,就可以避免灾祸。“象传”说“不行也”,是指不再犯法的意思。
这一爻,说明对小罪要加以惩罚,以免
蔓衍成大恶。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肤”是柔软的肉,例如:将柔软的肉盛在鼎中的祭品,称“肤鼎”。“灭”是浸没的意思。
“六二”阴爻阴位得正,在下卦中位,因而裁判公正,刑罚适切,处置罪犯,就像咬柔软的肉那样容易。在“六二”的下方,是刚强的“初九”,犯错如果不给以相当重的惩罚,将收不到惩诫的效果。所以,刑罚像咬到自己的鼻子,没入肉中那样深,也不会有错。
这一爻,说明重罚主义。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是将小动物连骨头风干,坚硬的肉干,相当于今天的腊肉。“毒”是味浓的意思。“六三”阴爻柔弱,不在中位,又阴爻阳位不正,所以“象传”说“位不当”。象征优柔寡断,裁判不能公正适切的顺利进行,就像咬坚硬又味道浓烈的干肉,困难不易下咽,会有小的挫折。但经过咬碎以后,就能排除障碍;最后还是不会有过失。
这一爻,说明刑罚须排除挫折。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胏”是有骨头的肉,“干胏”比****还要坚硬。“九四”接近君位,相当于断狱的大臣;而且卦已经过了一半,罪恶扩大,必须施以严刑,当然反抗也加强;所以,用咬“干胏”来比拟。在这种困难的状况下,必须像金属一般刚强,像箭一般正直,坚守正道,最后才会吉祥。“九四”阳爻刚毅,又在象征明的离卦中,刚而且明,就难免过分果断;因而,必须警惕,不可轻率。“九四”又刚爻在阴位,容易动感情;因而,以固守正道告诫。
在这一卦中,这是最好的一爻;但却以“艰贞”为条件,并不完全顺利。所以“象传”说:“未光也。”
这一爻,强调刑罚的困难,必须冷静果断,坚守正道,不可轻率。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干肉”又比较柔软,容易咬。“六五”阴爻柔顺,位于外卦至尊的中位,是以君权刑罚,又能适中,自然容易使人信服,所以用“噬干肉”比拟。又,“黄”是土的颜色,土在五行的中央,黄色代表中央,以象征中庸。“金”象征刚强,指“九四”;亦即裁决能够适中,又有刚毅的“九四”辅佐。不过,刑罚毕竟是不得已的手段;所以,必须坚守正道,而且谨慎用刑,才不会发生过错。“象传”说:这是由于运用得当,所以才会“无咎”。
这一爻,说明刑罚为不得已的手段,必须刚柔并济。中而且正。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何”同荷,负荷的意思。“灭”是伤亡。“聪”是听觉敏锐。“上九”已达到刑罚的极限,罪大恶极,正如“系辞传”所说:“累积的恶行,已经不可掩饰;罪状的重大,已经不可能消解。”所以说,颈上带枷锁,磨伤了耳朵,占断凶险。“象传”说:这是由于平时不听忠告,终于犯了大错。
这一爻,告诫犯罪到了泛滥的程度,必然凶险。
噬嗑卦,阐释刑罚的原则。法治是政治的根本,为排除障碍,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罚手段。罪恶必须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应当采重罚主义,以“小惩大戒”。刑罚为不得已的手段,难免使人犹豫,遭遇挫折,然而,却又不能不刑罚,所以必须中庸、正直、明察、果断,刚柔并济,坚持原则,公正执行。否则,一旦泛滥,就不可收拾了!
(本章完)